TEP治疗腹股沟疝92例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7 09:41:21

TEP治疗腹股沟疝92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92例腹股沟疝行TEP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病例84例,女性病例8例。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出院,无腹股沟疝复发,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出现血清肿3例,术后尿潴留5例,阴囊水肿7例。结论 TEP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相对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小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TEP;腹股沟疝

TEP是英文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的缩写,中文译名是: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我国TEP的发展已有近10年的历史,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开展了92例腹股沟疝行TEP病例,取得良好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92例病例,其中男性病例84例,女性病例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单侧斜疝41例,单侧直疝32例,双侧斜疝9例,双侧直疝8例,一侧直疝合并一侧斜疝2例。

1.2材料 我院选取的修补材料为法国泰科公司的13 cm×9 cm网状聚酯补片及美国柯惠公司13cm×8cm聚丙烯补片。

1.3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于脐孔下行1.0 cm的纵行小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暴露两侧腹直肌,用分离棒于腹直肌后腹膜前间隙分离出腹膜外隧道,置入10 mm Trucar。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压力13 mmHg,于下腹脐孔与耻骨联合正中联线上1/3和中1/3处分别开5 mm横行切口,置入5 mm Trucar,穿刺入腹膜前间隙。置入剪刀、分离钳等器械,分离腹股沟区域腹膜前间隙,内至膀胱前间隙,外至髂前上棘,下至耻骨梳韧带,上至内环口上方或直疝三角缺损上方5 cm。直疝或较小的斜疝多可完全游离疝囊,较大的斜疝疝囊需结扎后横断,置入补片,铺平于耻骨孔,固定好补片。

1.4观察内容 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出血、慢性疼痛、阴囊血肿、水肿、尿潴留、围手术期死亡等)、住院时间。至少1年随访,了解有无复发。

2结果

施行TEP治疗腹股沟疝的92例患者,单侧疝手术平均时间:47.5 min,双侧疝手术平均时间77.5 min。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平均出血6 mL。术后无病例出现切口或补片感染,无腹股沟疝复发,无围手术期死亡。 出现血清肿3例,经抽液处理后治愈,术后尿潴留5例,留置尿管1~2 d后拔除可自行排尿,慢性疼痛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阴囊水肿7例。予药物消肿及抬高阴囊后消肿。术后住院3~4 d,均康复出院。全部病例随访2~3年,未发现复发。

3讨论

本院开展TEP多年,总结经验:与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一样,TEP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还具备以下优点。

3.1创伤小,仅需3个0.5~1 cm切口就可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

3.2相对开放性疝修补术切口术后需7 d拆线,TEP术后无需切口拆线,恢复快、住院周期短,一般术后3~4 d便可出院。

3.3术后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切口感染几率更小。

3.4特别是在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上,TEP的优势更加明显,开放性疝修补术需在双侧腹股沟区各开一切口进行手术,而TEP借助腔镜技术在同一小切口就可完成双侧腹股沟疝修补,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创伤。在治疗一侧腹股沟疝而在术前又怀疑另一侧有可能存在疝的情况下,可通过腹腔镜探查了解是否存在疝的可能,以便术中一并修补,可避免患者日后需再行疝修补术。

3.5 TEP术式所采用的是较宽大的补片,在腹腔镜视野下解剖耻骨肌孔后,可显示出内环口、直疝三角及股环,整块补片可将三个容易出现疝的位置完全覆盖,即可通过手术一次性将可能出现疝的部位都进行修补,效果确切。

4结论

4.1熟悉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的重要性,除了传统上的腹股沟区解剖,还需熟悉在腹腔镜视野下的一些解剖结构。

4.1.1髂耻束 是英国学者Alexander Thomson[2]发现并命名的,是腹横筋膜增厚部分。意义在于TEP手术的腹膜前间隙的建立,髂耻束是分离过程的标志之一。

4.1.2 Bogros间隙 腹壁和腹膜间隙的一部分,外侧为髂筋膜,前方为腹横筋膜,后方为壁层腹膜,其意义在于它是腹腔镜修补经过的通道或要分离的空间,也是放置补片的空间。

4.1.3 Retzius间隙 即膀胱前间隙,TEP是利用这一间隙建立操作空间。

4.1.4耻骨肌孔 是所有来自腹股沟区域疝的发生地。下界为骨盆的骨性边缘,上界是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外侧由髂腰肌、髂筋膜等构成。内侧界由腹直肌和Henle韧带组成[3]。

4.2手术中注意的要点

4.2.1注意腹膜的完整性,特别是在置入Trucar和分离疝囊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撕破腹膜,否则气体进入腹腔后会影响操作空间及手术视野。若破口较小,可应用钛夹夹闭,破口较大需缝线缝合结扎。

4.2.2分离解剖过程中注意腹腔镜可辨认的血管区。包括: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危险三角(髂外血管)、死冠等。损伤后易致严重出血。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

4.2.3处理游离疝囊及腹膜反折距内环口5 cm,行精索腹壁化,直疝疝囊与腹横筋膜完全分离后,应将松弛的腹横筋膜拉紧并固定于耻骨结节上。有利于防止疝复发。

4.2.4补片应充分覆盖耻骨肌孔,即外界近髂前上棘平面,内界近耻骨联合,上界大疝环上界3 cm以上,下界达股环最下点2 cm以上,保证覆盖到斜疝、直疝及股疝位置。

4.3术后的处理:

4.3.1术后沙袋压腹股沟区6 h。

4.3.2心电监护检测生命体征至少6 h,高龄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监测。

4.3.3并发症的处理 出现血清肿,予穿刺抽液处理,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1~2 d,慢性疼痛,经对症止痛处理后症状缓解,阴囊水肿。予药物消肿及抬高阴囊,水肿逐渐消褪。

4.3.4术后一般不应用抗生素。

4.4 TEP在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4.1有腹部手术史特别是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因腹壁疤痕形成,多不能分离腹膜前间隙,难以施行TEP。

4.4.2行TEP患者,需行全身麻醉,对于一些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更适合椎管内麻醉下行开放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 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7(33):566-570.

[2]McKernan JB,Laws HL.Laparoscopic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using a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approach[J].Surg Endosc, 1993, 7(1):26-28.

[3]绒祯祥,陆光生,陈小伍,等.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技巧[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6):498-500.

上一篇:周剂量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 下一篇:异位妊娠术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