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思想下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27 09:31:35

“生本”思想下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探究

一、以提问为触发点,优化导学案功能

提问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提问要注重两个方面:其一,教师提问的问题要具备开放性思维,使学生拥有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提问的问题要体现层次感,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问题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二年级上册“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时,基于导学案的核心要求,围绕开放性和层次感两大特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①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吗?大家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②同学们知道如何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吗?请大家先自行浏览教材内容。③直角、锐角和钝角可通过角的度数加以区分,请问如何测量角的度数?④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别列举几个具有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物体,并观察它们发挥了哪些作用?上述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层层引导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并强化实际运用能力。

二、把握教学重难点,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

数学学科学习难度大,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成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自我解决能力也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关注重难点,追求教学的深入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性知识点。

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时,教师首先要收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信息,如有的学生在求解表面积时总是会忽略掉一两个面,为此,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通常会忽略那些看不到的面,此时,教师应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体性印象,并设计相应的辅助练习。另外,很多学生容易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混淆。虽然两种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均是长×宽×高,但由于正方体长、宽、高均相等,即使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这种细节性的差异,从小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准确捕捉时机,提升导学案的全面性

小学数学课堂总是会临时出现很多意外情况,不少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忽略这些问题,错过了深入教学的良好时机。这些突发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应成为教师持续挖掘、提升教学质量的资源库。

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作业,然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对“左右移动”的含义认识不清,如数字“23.54”中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变成数字“235.4”,相当于数值扩大了十倍,但这些学生仍以原数值代入计算,造成了运算结果的偏差。教师准确地捕捉到教学时机,并加以分析:要么就是这些学生练习过程中比较粗心,对此需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要么就是这些学生对小数点右移和左移产生的数值变化认识不清,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生本”思想下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互动,以及加强教学细节的推敲,将导学案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生本”思想与小学数学导学案相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教学的有利因素。

上一篇: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下一篇:品味朴实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