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及现代企业制度

时间:2022-08-27 09:16:03

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及现代企业制度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就是将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依托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同时,将现有的学校后勤转化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产业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使之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服务体系中,从而形成多元化、全方位支持、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其本质就是要按市场经济体制办后勤,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后勤运行机制。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要按市场经济运行,由单纯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化,在立足校内搞好服务的前提下,优化后勤的资源配置和职能组合,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向校外市场拓展,面向社会,实行开放性的社会化大服务;二是在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标准的前提下,把一些学校无力去办,又难以办好的服务项目交给社会去办,以减轻学校的压力和负担,增强办学活力,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

高校后勤改革的节拍与经济体制和社会改革基本上是一致的。改革初期的中心从高校膳食科采用管理费限额承包办法,实行半企业化管理开始,初步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到中期发展成为以总务处为单位的后勤大承包,实施经费包干、经营搞活、自行管理,引进了聘任制、合同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后勤因地、因校制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成立了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中心,经营形式多样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又为后勤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振兴教育事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高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同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挂钩,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适时地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要求,为高校后勤改革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对后勤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勤工作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生产自、用工权、分配权、经营权,引进了经济责任承包、绩效挂钩、多劳多得、间接成本逐步计入等机制,在转变人员思想观念、实行制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缓解了困难,打开了局面。

“逐步剥离”是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普遍实施的模式,即将后勤服务工作用3―5年时间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主要面向学校服务的社会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全成本核算,会员聘任,竞争上岗,这是后勤改革的根本方向。实施这个方案大多数高校已达2―3年时间,形式上后勤服务工作已从行政部门剥离出来,迈出了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可喜的一步,但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有、使用的后勤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

由于产权不明晰,致使:(1)后勤实体无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实际上并不能独立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及相关的民事责任,因而学校作为母体就得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后勤实体非全额成本核算,企业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更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3)后勤实体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学校以零租赁的形式交给后勤实体,而后勤实体财务账又不反映这部分资产,造成在用设备不提折旧、资金使用不计利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二、政企不分、校企不分,后勤实体缺少自

与目前的校办企业一样,后勤实体还是学校的附属物,其人、财、物均隶属于学校事业法入,学校像管理二级学院、系那样管理企业,后勤实体的法人代表由学校任命,企业行政职务化,经营受学校制约,没有改变校办后勤的格局。

三、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规模和效益受到制约

近两年高教事业发展势如破竹,后勤保障和服务方面的需求猛增,后勤实体在这方面的投入急剧加大,造成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后勤实体对资产不能有效调剂使用,造成资金结构性紧张;且后勤实体刚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自有资金比率小,资金供不应求,筹资成本又高等。以上几种因素都导致后勤实体的资金紧缺,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规模经营,也难于降低成本。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智慧的成果,是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基础之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高校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可以真正实现校企、政企职责的分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宏观调控,搞活企业,使企业在经营中不受行政干预,同时也不依赖学校,不吃大锅饭,积极参政竞争,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既可消除“学校办社会”的巨大压力,也可确保学校拥有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其次,通过明晰产权,可使后勤实体真正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确立企业法人地位,通过明确责任,放权企业,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其三,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促使后勤实体对原有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进行全方位改革,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使企业的管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合理组织,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最后,有利于后勤实体广泛筹措资金,实现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等多方积极性,避免因后勤资产结构上的单一性而引发过多的行政干预。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要真正实现社会化这一改革目标,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是唯一出路,也是必然趋势,后勤实体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一、明晰产权,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的国有资产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支配,自主经营的财产权力。学校后勤实体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学校作为出资者将资本金注入后勤实体后,即应与其他财产区分开来,学校不再直接支配这一部分财产,并且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从后勤实体用任何理由抽回或者随时干预,只是依法对这部分财产享受一定的权力,并以这部分财产对后勤实体承担有限经济责任。而后勤实体就可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后勤实体的法人代表必须对学校(出资者)负责,负责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得用各种方式蚕食乃至毁灭这部分财产,这是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这样,后勤实体才能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二、转变运行机制,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化的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当高校后勤实体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具有法人资格时,应着手做好:

1、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各项公司章程,重点要建立出资人有限责任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出资人有限责任制度,即出资人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坚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按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之各负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2、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后勤实体不再套用学校的行政级别,使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勤实体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和完善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原有的人事用工制度,打破原来“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打破干部任用的“铁交椅”和职工就业的“铁饭碗”,在内部真正建立起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定期考核、能上能下的人员管理体制;全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实行按岗计酬和按劳分配,岗位工资标准直接与实体经济效益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运行机制,激发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经过几年来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促进高校事业和后勤企业共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虽然在改革中存在许多困难、矛盾和不足,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投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形成,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融入社会,参预市场竞争,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上一篇:卷烟工业市场结构及产业组织优化 下一篇:日本综合商社面临的挑战、经营变革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