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22-08-27 09:07:39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头。创新思维无论在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前人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创新兴趣、激发想象促进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除规定了具体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规定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这里笔者谈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教学中,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发现,作出合理的猜想,把有关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理解系统。因此,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时间以及思维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圆周角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就是圆周角吗?”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一概念教学采用了“探索―发现―归纳―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努力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有问题可想。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把问题的答案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操作,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思考探究,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数学美育,用数学的美去感染学生

美是自然界的客观真理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和谐统一,数学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其美是超乎寻常的。大数学家克莱因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数学的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对数学美的感受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数学家庞加莱深有感触地说:“能够做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觉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审美感受体验的教育。数学的美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数学概念的简洁、统一,结构系统的和谐、对称,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体现,“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数学的美,以美增奇,以美启真,以美添趣。要让学生被数学的美深深吸引,要让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在美的薰陶下,得到情感的陶冶,思维的启迪,素质的提高。

总之,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因势利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上一篇: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下一篇: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