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调查

时间:2022-08-27 08:28:04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随着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发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保障每位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对56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部分献血者560例,均捐献全血300ml,其中女293例,年龄18~53岁,平均28.4岁;男267例,年龄19~58岁,平均35.7岁。

调查内容: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内容如下:①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指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轻度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低血压。中度表现为呼吸异常、脉搏减慢,四肢凉,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等。②局部损伤反应:表现为瘀血、血肿、静脉穿刺部位的疼痛或触痛、手臂的感觉变化等。③严重反应:晕厥,惊厥,大小便失禁,呼吸或心脏搏动骤停等。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3个方面11个项目,由调查对象于献血10天后填写寄回。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560份,回收452份(男204份,女248份),回收率80.71%。

结 果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52例中发生不良反应118例,发生率26.11%,其中男30例,女88例,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5.48%,P

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系统不良反应53例,男14例,女39例,发生率分别为6.86%和15.73%,P

讨 论

调查结果显示献血后发生的系统不良反应率,女性高于男性(15.73%和6.86%),主要表现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如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等,大多为轻度反应[1]。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素质较差,易于紧张焦虑,体重较轻,血容量相对较少,血压较低等有关。系统献血反应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献血者的精神因素有关,据陈会友报道[2],晕血和晕针占系统献血反应总数的7%。体检采血人员应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并注意把握献血者的体重和献血量,加强与献血者的心理沟通,确保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使献血者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同时应保持采血环境的清洁、安静与空气流通;献血期间保持舒适的。献血者献血前后注意适当休息,献血前还应适当服用含糖饮料,避免空腹献血。

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女性也高于男性(30.65%和13.73%)。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女性的瘀血发生率较高(16.94%和7.84%)。瘀血大多为采血后按压时间太短,血液再次流出引起,也有一部分是穿刺时速度较慢引起轻微血肿所致。女性的静脉条件较差,穿刺过深或过浅均易发生血肿,所以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决定了血肿的发生率;此外调查时正是冬季,女性内衣袖口一般较紧也容易发生血肿。采血人员应及时告之正确的按压方法,延长按压时间;同时应注意献血后手臂的护理,保护好针眼,避免感染。

在调查中未出现有呼吸骤停、心搏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也无需要住院的不良反应。

通过调查发现,献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以往所想的更为常见,这可能与此次的调查方式有关。以往文献报道的均为献血现场观察到的部分不良反应,而有些不良反应如瘀血、手臂的疼痛等只是在献血后才能出现;也可能是调查对象对调查表的理解存在差异,将一些与献血无关的身体反应归结为献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此外,也可能与调查时正值血库人员调整,采血人员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血站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提高采血水平,同时要加强人性化献血服务意识的培养,正确认识献血者需求,耐心仔细地告诉每一位献血者前后的注意事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安全,使他们对再次献血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洪缨.血液采集和单采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27(4):369.

2 陈会友,汪传喜,梁华钦,等.献血者血液因素对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影响的多因素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217-218.

上一篇: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治疗的技术创新 下一篇:老年人阑尾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