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7~药品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时间:2022-08-27 07:18:01

我院2007~药品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以21~40岁青年组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率最高(44.29%),其次是中成药(11.43%)。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43.01%),其次是喹诺酮类(25.81%)。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6.5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7.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00%),其次是口服给药(13.71%)。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28-0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产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ADR的发生除了药品自身原因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对我院2007~2008年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集的ADR报表175例。

1.2 方法

对175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发生ADR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175例患者中,男89例,女86例,男∶女=1.03∶1。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88岁。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表 1 175例ADR报告患者年龄分布(例)

2.2 ADR涉及的药物种类及例次

175例ADR中单一用药146例,二联用药23例,三联用药6例。175例ADR中,怀疑及并用药品共210种。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1]的药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2.3 ADR病例的药物剂型分类及给药途径

引起ADR的药物剂型(以怀疑药品统计,并用药品不算在内)以注射剂为主,共150例(其中粉针剂68例、注射液52例、大容量注射液30例),占85.71%;其次是片剂15例,胶囊剂5例,分散片2例,颗粒剂、喷雾剂、酊剂各1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40例,其次是口服给药共24例,肌内注射5例,静脉推注3例,膀胱灌注、鼻腔用药、局部用药各1例。

2.4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175例ADR报告中,有149例为单系统器官损害,26例为多系统器官损害。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2例;其次是全身性损害54例。结果见表3。

2.5 ADR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分类、例数及构成比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共40例,占43.01%;其次是喹诺酮类,共24例,占25.81%。结果见表4。

2.6 致ADR中药注射剂的例数、构成比及主要不良反应

175例ADR中,由中成药引起24例,其中有22例为中药注射剂,主要涉及以下6个产品,见表5。

表 5 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例数、构成比及临床表现

2.7 ADR分级及转归

175例ADR中,属一般ADR 103例,新的、一般的ADR 60例,严重ADR 11例,新的、严重的ADR 1例。所有病例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治愈,其中治愈127例,好转48例。引起严重的及新的、严重的ADR的药品及ADR表现见表6。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175例ADR患者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年龄跨越较大,为10个月~88岁。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见,共40例,占22.86%;其次是31~40岁患者,共29例,占16.57%。

3.2 ADR与药物的关系

3.2.1 17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最多,占44.29%。抗菌药物类别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率最高,占43.01%;其次是喹诺酮类,占25.81%。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2]。头孢菌素抗菌谱广,药理作用强,临床各科室使用率高,且滥用和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多,导致ADR的发生率高[3]。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地嗪发生率最高,共13例;其次是头孢噻肟钠,共9例。喹诺酮类以左氧氟沙星发生率最高,共14例。建议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避免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或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2.2 由中成药引起的ADR例数排在第2位,占11.43%。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一些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的不断涌现,对中成药ADR重视不够,认为中成药安全、有效、毒性小,使中成药的使用呈上升趋势,其ADR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其多为复方制剂,成份复杂,原药材质量及制备工艺导致了质量不稳定,其降解产物及赋形剂等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4]。其次,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大多是西医师,他们缺乏中医理论知识,没有进行辨证论治,只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也是造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个因素。引起ADR的中药注射剂以复方麝香注射液最多,共10例,其次是炎琥宁,共5例。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寒战、发热、胸闷、恶心为主。

3.3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最高,共140例,占80.00%。由于静脉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起效快,引起ADR的几率也增大。另外,溶媒选择不当、配药环境不合要求、护士操作不规范,滴速太快或太慢等均可能成为引起ADR的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够口服或肌内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点滴给药[5],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3.4 ADR累及系统器官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55%,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荨麻疹、红斑疹、水肿等为主。由于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很直观,易于观察和诊断,不易产生漏报现象。全身性损害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占27.41%,临床表现主要以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为主。

3.5 ADR与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据报道,广东省近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不合理用药报告占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34%[6-9]。175例ADR病例主要存在用药剂量过大、溶媒选择不当、配伍不当、抗菌药物滥用等用药问题。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防止重大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王秀琴,张淑萍,王睿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60例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2):228.

[3]高凤.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首都医药,2008,6(12):54.

[4]夏军,罗万慰,曲福军.2007年我院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9,22(3):389.

[5]宋文霞,成明建.我院15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9,22(3):384.

[6]马光瑜,邓剑雄,江静.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3):7.

[7]杨建玲.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76.

[8]张尚鹏.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71.

[9]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98-99.

(收稿日期:2009-09-07)

上一篇:武汉地区695例先天愚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一篇:铜仁地区1999~新发现的108例麻风病患者情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