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报告

时间:2022-08-27 07:01:07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报告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11岁,主因间断发热伴面色进行性苍白11个月入院。发热以午后明显,高达40℃,患儿精神好,不用退热药体温可自然恢复,无寒战、盗汗、皮疹等,伴右下肢疼痛。静滴菌必治、红霉素,体温一过性下降后又反复上升,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5次/分,呼吸20次/分,贫血貌,咽充血,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以颈部明显,最大约2cm×2cm,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脏右肋下3cm,脾肋下2.5cm。末梢血常规:白细胞6.0×109>/sup>/L,红细胞3.4×1012/L,血红蛋白105g/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9,血小板120×109>/sup>/L,网织红细胞0.9%,异淋2%,血沉43mm/小时,血凝系列正常。肝脏功能:ALT 43IU/L,AST 81U/L,血清白蛋白32g/L,LDL 915U/L,HBDH 634U/L,球蛋白37g/L;乙肝五项正常,EBV-IgM阴性,抗“O”阴性。入院后1周,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2.0×109>/sup>/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正常,Ⅰ、Ⅱ、ⅢavF双向,T波异常。胸片:双肺门及下肺纹理粗乱,心外形不大。双膝关节X线无异常。骨髓片:增生明显活跃,G 54.8%,E 31.6%,G:E1.7:1。粒系:中晚程以下为主,可见双核及多核,淋巴结胞11.6%,入院后静滴青霉素、菌必治、阿昔洛韦并肌注干扰素治疗10天无效,颈部淋巴结活检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2天,体温正常,连续服药10天,肝脏缩小,淋巴结、脾脏无肿大。

例2:患者,男,8岁,主因间断发热20余天入院。无咳嗽、盗汗、皮疹。体温波动于38~39.5℃,静滴青霉素、病毒唑治疗6天热退后间隔1~2天体温复升至40.5℃,接种过介苗。入院查体T 38.3℃,P 100次/分,R 25次/分,球结膜及咽部充血,颈部可触及数个蚕豆大淋巴结,无触痛,心肺腹无异常。末梢血:血红蛋白113g/L,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异淋5%,血沉52mm/小时,MP-IgM阴性,EBV-IgM,肥达氏反应、抗“O”均阴性,血凝系列正常。胸片:双肺门纹理增重,密度增高,左下肺纹理粗乱,心外形无增大。提示:肺门淋巴结核不除外。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心电图正常,入院后静滴青霉素、菌必治、阿昔洛韦治疗10天,间断性用地塞米松治疗,发现用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很快,停用后体温复升,颈部淋巴结活检:坏死性淋巴结炎。改用强的松口服,1天后体温正常,连服1周后,颈部淋巴结无肿大,痊愈出院。

讨 论

本病被认为是炎性免疫反应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原因不明,基本改变是淋巴结变性、坏死,部分细胞母细胞化、组织细胞增生,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与一般组织坏死不同。好发于年长儿,男性多,热程长,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重症病例骨髓象中淋巴细胞占优势,部分有贫血,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病理改变:包膜下皮质区有广泛凝固性坏死灶,其中心多为淋巴细胞与组织细胞呈凝固性坏死,周围有该类细胞增生,吞噬细胞活跃,未见中性白细胞浸润。易误诊为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3个月。预后好,但可复发,抗生素无效。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85.

上一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1例 下一篇: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