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灾区 广播军事记者在行动

时间:2022-08-27 06:14:53

汶川灾区 广播军事记者在行动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天后,遵照中央军委主席同志指示,四总部决定向抗震救灾一线部队配发17万台无线电收音机。收音机首次作为军事装备配发部队,表明中央军委对广播军事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彰显了重大灾难面前广播媒体的抗灾属性;同时表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4小时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传播有效性、服务性、针对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台的抗震救灾报道,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首次大规模空中直播的先河,开创拉首次30多位将军参与直播的历史,首次大规模军地记者混合嵌入部队采访的先河。

一、紧急动员,快速反应,以战时报道机制应对地震灾害

1.畅通的广播军事信息通道为抗震救灾报道赢得了先机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楼震感明显,军事中心编辑立刻通过军线电话向全军各大军区记者站了解情况。

14时30分,英国BBC网站公布了中国四川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军事中心编辑获悉后,立刻把联系的重点放在成都方向,3名编辑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驻军和武警部队。

14时41分,汶川地震发生13分钟后,总参作战部发出了第一道命令,要求某集团军的工兵团作好集结救援的准备,中央事中心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消息。

由于灾区通信堵塞,14时50分许,中央台驻记者站站长万元、宣传处副处长王银涛从作战部向军事中心编辑发来了部队派出直升机探查灾情的短信。

初步判明情况后,军事中心领导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做好派出记者的准备。14时55分,军事记者王亮向中央台技术部门借出了第一部海事卫星电话,编辑部抢订了北京至成都的最早航班,做好了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准备。

与此同时,中央台启动突发事件紧急报道机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15时04分,中国之声收到中国地震局传真后立即插播地震消息,19时,中央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2.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整合军地记者力量

地震发生后,军事宣传中心迅速转换为战时宣传机制,动员包括编辑部在内的、空军、武警、、二炮等60名专职广播军事记者、驻站记者和通讯员参与抗震救灾报道;中心主任孙健飞赴四川灾区,任前方军事记者总指挥。

过去,我军执行各项任务时,根据保密要求,只允许军事记者随部队行动。然而,十几万大军挺进灾区,仅靠专职广播军事记者力量是不够的。副台长王晓晖率领中央台37名地方记者深入灾区,经军事中心协调,大批地方记者嵌入到救灾部队中执行采访任务,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首次大规模军地记者混合嵌入部队机动采访的先河。灾难降临,我军各大单位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制度,为中央台采访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与此同时,十万大军中所有师以上单位的新闻干事在第一时间向中央事中心汇报了线索,使中央台后方编辑部及时掌握了大军动向,为做好《汶川紧急救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广播军事宣传积极为抗震救灾服务

在中央台《汶川紧急救援》特别直播中,每小时有5~8名前方记者、指挥员连线报道军队救援最新动态,每小时滚动播出20余条全军和武警部队救援文字快讯。截至5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4小时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共播出对前方军事记者、部队官兵的电话连线720多次,录音报道143篇,滚动播出消息1350多条,大力宣传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主席心系灾区人民,对抗震救灾作出的一系列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全程报道了全军参加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和重大救灾行动;及时了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救灾批示、部署,有力地服务了抗震救灾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前5天,军队抗震救灾的报道占新闻部分的60%左右。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对中央人民广播电事宣传中心抗震救灾报道作出批示:军事中心充分发挥了广播宣传在抗震救灾中的独特优势,准确宣传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及时传递党、政府和军队对灾区群众的深切关怀,快速反映救灾部队的部署行动,鼓舞了军心士气,稳定了受困群众民心,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作用。

4、收音机作为军事装备配发部队

过去,收音机在军营曾一度被视为违禁物品,不允许战士个人拥有。地震发生9天后,由于电视、电讯、电力等设施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广播成为灾区军民了解外界情况的惟一途径。为了让参加抗震救灾部队的广大官兵能够及时迅速地了解外部信息,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指示,四总部决定向一线部队配发17万台无线电收音机,总价值达1700多万元。收音机作为军事装备首次配发部队,表明中央军委对广播军事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彰显了重大灾难面前广播媒体的抗灾属性;同时表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4小时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传播有效性、服务性、针对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抗震救灾工作。广播已经成为党中央指挥全国军民抗震救灾的重要手段,在指挥调度救灾力量、传播救灾知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等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不畏艰险,不怕疲劳,广播军事记者创造多项新闻史纪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在紧急碰头会上指出,军队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军事宣传中心也应是中央台抗灾报道的生力军。抗震救灾一线,中央事记者发挥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发回了一大批生动的报道。

在抗震救灾报道过程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积极拓展信息源,邀请两百多位奋战在抗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参与直播连线,他们中,不仅有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集团军军长,也有海军陆战旅旅长,陆航团团长,还有医院院长、医疗队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川灾区指挥救灾的将军有80多名,截至5月30日,先后有30多名将军连线中央台直播间,报道部队救援动态。建军80多年来,从未有如此多的高级将领参与过媒体的直播节目采访;中国新闻事业诞生之后,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将军走进同一节目接受直播采访。这些高级干部分别介绍了抗震救灾部队的指挥层次、部队进展情况、救援成果、救援方向和先进典型,直播采访思维层次高,表达能力强,信息量大,鼓舞了灾区军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为了展示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在此次抗震救灾战斗中的独特作用,中央台策划了一次记者随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同步飞赴多个灾区的创新报道,推出了《空中生命线――“5•18空中援助直播行动”》特别节目,全天滚动。由25个记者随12架救援直升机分别奔赴三江、平武、草坡、青川、茂县、理县、汶川县城、银杏、耿达、卧龙、青平等多个地方,全方位、立体式地报道了空军、陆航团的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的精神面貌。

这次报道主要体现四大特点:一是多点,25个人12个小组15个地方;二是同步,记者同步出发,全天不间断发回报道;三是深入,有记者连线播报现场情况,更从多角度回顾了空军某部和某陆航团的工作,体现了部队的坚强意志;四是贴近,采访了大量的感人故事,其中包括帮助灾民寻找到亲人,感人至深。

大型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策划过程中,军事中心积极主动,争取总参陆航部与空军有关部门的支持,获得了空中通讯独家技术支持。多位记者在空中直播救援过程,这一形式开创了中国新闻史先河。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军事宣传中心始终坚持几个辩证关系,准确比快速更重要,快速比深入更重要,突出亮点比全面报道更重要,把握好度比充分展示更重要。录音特写《英雄的战旗在抗震前线高高飘扬》就是中央台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一个亮点。中央台派出十几名记者深入抗灾战场上的我军四支英雄部队。报道英雄的部队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英雄的战旗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高高飘扬。

这组报道,音响丰富,细节感人,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英勇顽强、敢打硬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很好,既激励了广大官兵顽强奋斗夺取胜利,又鼓舞了灾区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

三、从抗震救灾报道看广播军事宣传趋势

1.灾害与战争面前,军人是战场主角,广播是媒体主角,军事记者是广播主角

在灾难与战争面前,电视、网络、报纸难以送达,广播成为媒体的主角,中央领导多次肯定了广播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媒体抗灾属性的凸现。中央台《汶川紧急救援》前5天,军队救援报道占新闻部分60%以上,足以印证,军事记者成为广播的主角。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广播军事宣传队伍的高效指挥、快速反应、敢打硬仗使然,在关键时候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2.收音机成为我军标准装备是大势所趋

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收音机早已被列入标准军事装备或居民应急装备。美国军队最早将收音机列入单兵标准装备,以完成多样化任务需求。2007年,美国国防部仅从中国订购的军用收音机已经达90万台;这种专门订制的军用收音机带有太阳能电池和手摇发电装置,完全满足了野战条件下单兵使用。在英国,居民应付紧急事故储备的物品中,有一项必备物品就是一台用电池的收音机连同备用电池。政府突发事件中的行为指导明确地提出: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进入屋内,留在屋内,收听广播。”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军投资1700万元,为抗震救灾一线部队配备了17万台收音机,充分表明广播军事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灾害发生突然,收音机厂家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收音机严重脱销。军委主席批示一周后,货源仍未备齐。同时,由于临时采购的收音机未经过严格军品试验,在防水、抗震、抗干扰方面性能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灾工作。我军是一支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部队,在未来必将面对地震、洪水、战争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在认识到广播军事宣传的特殊地位后,需未雨而绸缪,将收音机列入标准单兵装备。

3.来自全军的兼职广播军事记者队伍必将在未来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各大军区的记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广播军事宣传工作,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抗震救灾等各项重大任务中,经受了考验。军事中心高度重视全军广播记者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遍布全军的新闻网络,让中央台新闻触角延伸到所有军营;二是定期对新闻骨干进行广播专业知识培训;三是以军区军兵记者站为核心,抓好各部队收听工作。军事中心每年举办两期全军广播新闻业务培训班,120多名部队新闻骨干接受“广播媒体特点和发展方向”、“广播记者新闻实务”、“录音报道制作与传输”培训。这些年,虽然经过培训的广播业务骨干岗位几经变化,但始终与中央台保持密切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来自全军的兼职广播军事记者队伍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事宣传中心新闻采访部副主任)

上一篇:电视栏目剧的话语空间与运营态势 下一篇:博客写作对当代文学写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