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微软创投加速器

时间:2022-08-27 05:20:56

微软创投(Microsoft Ventures)成立于2013年6月25日。虽然时间不长,它在整个微软集团内部却不算“小字辈”。据本刊记者了解,它把微软旗下与创业相关的BizSpark社区、创投加速器和BingFund种子基金等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全面覆盖创业周期的所有环节,以更好地帮助初创企业成功。其中,创投加速器作为微软创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软件巨头对接初创公司的重要环节。

早在2002年,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张亚勤博士即向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建议,在中国成立类似于创投加速器这样的项目。后来,转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的张亚勤又多次向前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谈起这事。2010年,在中国访问的鲍尔默同意这一建议后,张亚勤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和美国总部一起,率先开始了创业孵化的小范围试点,旨在更加深入地沉淀于中国的创业生态链,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创新梦想。

2012年,微软正式推出“创投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项目。

虽然微软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商,但创投加速器不要求创业团队必须开发 Windows 生态的产品,无论做的是 Android 或者 iOS,无论使用的是 Windows 或 Linux 操作系统,无论你用的是.NET 或 Java、PHP、Python、Node.js 等工具进行开发,微软都不作任何限制和要求。

此外,微软创投加速器不要求得到团队的任何股权回报,而每个入驻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团队,都将获得价值达6万美元的Windows Azure 云服务和6个月的孵化期,及进入终身的校友制。

具体到中国,在这6个月的时间内,企业将会免费搬到位于中关村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部大楼里办公。在为期半年的孵化期内,微软将提供由行业专家及技术专家组成的导师团,为初创公司的产品和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和课程,并为初创企业提供招聘帮助,对接投资机构,寻找早期用户和市场。

既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背景,又有高价值的实战型指导,还有真金白银的经济资助,微软创投加速器能够在中国吸引众多的创业者也就不足为奇。

2014年7月9日,在微软创投正式落地中国1周年之际,《IT时代周刊》出品人、总编辑曹健亲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就微软公司推出微软创投战略举措的初衷和实施细节,与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士做了详细交流。

初衷:

设立创投加速器的目的

《IT时代周刊》:微软为何要设立创投加速器的项目?

张亚勤:这个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宏观上,IT技术发展迅猛,科技公司的创新活跃度也越来越高,而市场对人才的储备也变得愈加丰富,这一切让中国的创新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微观上来看,微软可以与更多的公司合作,微软本身就对创业公司比较关注和感兴趣,另外微软的云业务对初创企业也比较合适。

2002年,我写了电子邮件给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建议微软该有创业公司加速器类的东西,但当时时机还不是很成熟。2010年,时任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访华,微软这时开始扶持创业公司,然后中国开始小范围尝试做创业公司加速器一类的东西,在美国也同时推进。现在,除了美国,还有中国、以色列和印度等多个地区在做微软创投加速器。现在微软创投加速器在中国已经做了四期,第五期的项目也已经从7月份下旬开始。

《IT时代周刊》:对微软来说,做这样的事情,是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因为我们知道微软没有接受这些创业团队的股份。

张亚勤:第一,是支持创新,随着IT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帮助初创企业成功,也是顺应潮流。

第二,微软也从中受益良多。微软做创投加速器,首先,让微软离用户和市场更近了,因为初创团队通常与市场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其次,微软在筛选企业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动向,比如我们这一期的20个创业团队就是从600多个项目中挑选出来的,通过对这些创业公司的比较,微软也深刻地了解了市场的发展脉络。而且这些创业公司对接的是微软的云应用,他们可以给微软提供反馈,让我们的服务变得更加完善。最后,他们以后都是微软的合作伙伴,而这其实是多赢的过程。

实施:

创投加速器的投入和遴选标准

《IT时代周刊》:在中国,微软创投专门做创投加速器项目的团队有多少人?

张亚勤:全职的有六七个人,但是会有很多人花时间去帮助推动这件事情,我们有十几个专门的技术导师,我们还邀请了很多外边的导师来助推这个项目,给入驻孵化器的创业者们提供指导。

《IT时代周刊》:微软在这上面的预算是多少?

张亚勤:这些创业团队对资金的需求,从微软的角度来看,不是什么大钱。这些创业团队一般都在10人以下,有的甚至是2~4个人,但却是潜力巨大。最近就有几个创业团队的业务规模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此外,我们也有创业团队成功后,又继续回流的,他们可以继续加入我们在创投加速项目的各环节。

《IT时代周刊》:创业团队要经过怎样的流程才能进入到微软创投加速项目?

张亚勤:首先,我们通常选择有创新有潜力的创业团队。他们不一定非要是技术上的创新,有的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第二,我们非常看重有使命感的团队。第三,我们选择微软能帮得上忙的团队。其实有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他们已经做得非常好,我们就把他们推荐给别人。

而对于评选,我们专门成立有一个评估委员会,由微软、VC和成功创业者三部分人士构成,比例上各占1/3。而最后,我们会综合听取这三者的意见,然后进行选择。目前来看,微软对初创团队的接收率还是比较低的,大约只有4%。

《IT时代周刊》:微软创投加速器遴选创始团队的标准是什么?

张亚勤:我们的初创团队是从数百个项目中选择出来的。这些创业团队有的是通过我们的网站自主注册的,有的是大赛的合作伙伴,有的是VC推荐的。对这些创业团队,我们会有人先进行初选,剩余大约200多家,然后开始面试他们,到评审环节的时候,大约还剩下35到40家的创业团队,然后我们再从中选出19个创业团队。一般情况约是4%的录取率。

深化:

微软未来也会跟投创业公司

《IT时代周刊》:微软为什么没有考虑投入资金,入股这些创业公司呢?

张亚勤:对微软来讲,做创业孵化器是不希望与VC竞争资源,将来,如果有好的创业团队,如果他们需要钱,微软也会去投,但是这种情况的比例还是非常低。

实际是,初创团队本身并不缺钱,因为现在有超过100个VC是我们的合作公司。现在的状况是,投资者的钱多而好项目少。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还开玩笑说,如果要有好项目要先给我们。现在还基本是资本追逐好的创业公司的时期。

《IT时代周刊》:微软未来会不会形成一个基金,也对这些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张亚勤:未来也有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有些风投也希望我们跟投,而我们本身也会继续推进这样的项目。因为这既可以让别人关注到微软,也可以增加VC对加速器项目的信心,另外,某些程度上,也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

感想:

国内外创业团队的异同

《IT时代周刊》:硅谷的创业团队和中国本土团队相比在创新性上有什么异同?

张亚勤:首先,硅谷公司和中国公司在创新性上,以前两者间的差距比较大,现在差距变得非常小。对硅谷公司而言,它们更多偏重的是技术创新,它们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创新方式。而大多数的国内创业团队还是趋向于类同的创新。

其次,国内很多的创新,开始往解决中国本土问题的方向上靠拢。而能真正解决问题,就有市场前景。比如,我们的创投加速器里的一个叫做“速来网”的初创团队,他们就是致力于给农民工找工作,这种思路就非常的好。

此外,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技术创新的比例也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创业者更熟悉中国环境,做的是接地气的工作,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切实的问题。

《IT时代周刊》:中国创业者这些年的变化是怎样的?

张亚勤:5年前,中国的创业者还是以年轻大学生为主,创业热情高,模仿性强。现在的创业者在年龄上未必局限在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出来创业的人,而且他们通常都比较有想法。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创业者们开始根据本土需求解决问题,越来越像美国的风格。从创业本身来看,中国的创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上一篇:语文阅读是一种生命体验 下一篇:电商大佬缘何纷纷争当“粉刷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