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限,没下限

时间:2022-08-27 05:19:21

总理最近“上下限”的说法,又让“克强经济学”的民间表述变得更有争议性。总理“上下限”的含义是:中国经济“下限”是稳增长和保就业,“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随后,大家纷纷猜测“下限”的底线是7%的GDP增长,而上限则是CPI为3.5%的水平。

“上下限”的表态非常有意味。巴克莱银行总结“克强经济学”是不搞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这说法非常流行。很多人觉得总理可能不关心“总需求问题”。随后政府受不了,主动表态,不会很激进,不会休克疗法,不会对总需求萎缩置之不理。“上下限”说法正式出笼,相当于给出了一个区间,如果在这个上下限区间之内,可以不搞经济刺激、推进结构性改革,如果落在GDP7%以下,那么还是会来几剂强心针。这可以称之为“有条件的改革”。

“上下限”的依据,照一些经济学家说,这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关于通胀和失业率之间权衡的曲线,意思是,如果不接受过高的失业率,就要进行需求刺激,将通胀调上去换取失业率下降。不过,“上下限”还结合了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意味着较高的GDP增长才会带来就业率的上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结合在一起,让总理做出了“CPI和GDP”之间的取舍规则。

不过,我要说,“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都是非常老式的凯恩斯经济学,不能说老凯恩斯经济学就在任何时候都不对,但它已经被证明是有问题的。1950—1970年代的美国,是被老凯恩斯经济学统治的。萨缪尔森、克莱因、托宾都是代表人物,但是1970年代的“滞胀”摧毁了老凯恩斯经济学。当时人们惊讶地发现,美国婴儿潮一代提供了丰裕的劳动力,按理说应该是生产充分、产能过剩、通缩为主,但是通胀却不断上升至二位数。迫使美联储更换了狠角色——沃尔克,他通过几乎休克式的加息策略,驯服了通胀怪兽,为以后的美国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滞胀”也让原本边缘角色的小个子米尔顿.弗里德曼成为主宰经济学的巨人,新凯恩斯经济学不得不在货币主义的批判下重建。

我不能说,美国当时的历史对中国一定有很大参考性。但是,很多历史都证明了一种倾向,经济不是线性表现的,经济的表现有时候像股市一样,如果股市下跌了10%,它应该再跌30%,跌透了,才会有真实的回弹,逾越此前的高点。沃尔克的美国是这样、科尔的德国也是这样。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经济最重要的麻烦,不是劳动力红利的消失,而是资源的错配,错误的经济结构产生并顽固地长存。错误的经济结构意味着稀缺的吸引不到资源,过剩的还源源流入资源。农业和医疗就属于前者,而房地产和铁路则属于后者。后者能在短期抬升总需求,美化GDP数字。

为什么短期内跌透了才健康?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改变价格体系和激励方式。太高的房地产价格,租金很高,年轻人开不起公司,只有不情愿地耗着;太多的高铁投资,建设需求很旺盛,尽管空座率很高,但票价不能下跌,宁可耗着。一切都要在既定的高价格上运行,新生的力量没有机会,只有干耗着,整个社会的资源运用水平越来越低,尽管宏观数字看上去下降得很平稳,在所谓“上下限”区间内,但是经济的机会成本太大了。这就是“滞胀”,要死不活的“滞胀”,很平稳,但浪费时间。看似平稳,但耗掉了一切。

我们的观点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但是,很可能这才是正道。我们喜欢第一个版本的“克强经济学”,通胀是最大的敌人,有上限,改革是最好的红利,GDP由它去吧,别设下限。

上一篇:自行车营销功与过 下一篇:讴歌国产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