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时间:2022-08-27 04:13:27

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摘 要: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下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陈旧、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等。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应当发挥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主体的配合作用,努力提升此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32-02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对象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的师德的重任。因此,加强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地做好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每一位幼儿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都应关注和思考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克服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不科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1.幼师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第一,幼师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思想政治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幼师生的特点是毕业后就直接就业,他们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生理上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在初中时基本上以家庭和校园生活为主,很少接触社会,因此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生活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实用主义影响。因此,他们在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往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只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第二,幼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基础差。近年来,在高校普遍扩招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生源,学校往往只顾及生源的数量,而无法顾及生源质量,造成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第三,由于幼师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味地依赖教师,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划到哪里;重点、难点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在书本上标注下来的,开卷考试时直接翻看教材将理论抄上去。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随着学生由初中生向幼师生身份的转变,自然被带入了幼师思想政治课学习之中,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2.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效衔接。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历经多次改版更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生活化。但对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只是改版几次,内容并未更新,教材中不仅理论抽象、枯燥、滞后,教材内容及其所列举事例也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另外,幼儿师范学校现在使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有效的衔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上二者缺乏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导致幼师生认识不到思想政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影响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普遍增设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许多专业性课程,为了挤出课时,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课教学的课时从每周两节,减少为每周一节,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些幼儿师范学校开始采取“合格+特长”的培养方案,即文化课只要合格就可以,但专业技能课中至少要有一科特长并颁发特长证,如钢琴特长证、声乐特长证、舞蹈特长证、美术特长证等。这一培养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将来就业考虑,如果学生具备了某种专业特长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就业后也能凭借专业技能特长优势站稳岗位。然而这一方案使幼师生只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和特长的培养,轻视了文化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4.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待转变。幼师思想政治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学生和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在教学中往往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在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不顾学生能否理解并接受所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教师按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一言堂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参与及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失误所致,适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乃为当务之急。

二、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出路

由于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上述困境已经引起了广大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他们也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解决措施。总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要克服当前的困境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在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幼师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幼师生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课成绩偏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政治课学习基础差的现状,这需要在观念上对幼师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生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来用自身所学去影响和教育幼儿,使自己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幼师生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一味依赖老师,教材等老师讲,难点靠老师讲,作业要老师讲――“等”“靠”“要”的不良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下练习的一体化学习习惯。

2.幼儿师范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师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衔接的现状,学校应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前教育实际出发,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校本教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校本教材,自然会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要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影响力、持久力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校园。如尽量利用校园文化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利用学校的外在环境,花草树木、雕塑、校训、校徽等,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幼师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保留基本的常识,舍弃脱离学前教育和学生实际的内容,化繁为简的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立上,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态度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多思考、理解,少死记硬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在教学实践中要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专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座中尽量多讲一些具体的案例,少讲一些抽象的理论;多一些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一些机械的灌输;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召力。

4.积极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转化为行为实践,提升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幼师生通过见习、实习活动和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中不断增加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解,才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努力为幼师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磨炼、去体验。如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这些都要扩大参与面和融入实践教育,使每个幼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展现自己的能力,思考和寻求人生真谛。特别是要让幼师生真正地深入并了解社会,让他们把握国情、民情、校情,从而改变以前那些脱离实际的想法,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艰苦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觉悟,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识和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忠伟.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摭谈[J].中国西部科技,2010(33).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3]黄磊.浅谈幼师中职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史地,2009(4).

[4]李倩.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5]刘运喜.职业学校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

上一篇:教育云存储平台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必要性和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