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开展活动教学的方式探讨

时间:2022-08-27 03:23:48

政治课开展活动教学的方式探讨

【摘 要】教师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创设适宜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主要探讨几种适宜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交往型的活动方式、体验型的活动方式、调查研究方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 活动教学 主体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82-02

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意味着新课程改革下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这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教学的直接任务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因此,新的教学方式是要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那么,有哪些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呢?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几种活动方式。

一 交往型的活动方式

一般而言,这种方式可用于有多种看法、观点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授《经济生活》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时,我尝试使用交往型的活动方式,感觉这种方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表达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解释,有助于他们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

交往型的活动方式可采取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的方式。

至于小组的组成,可以由教师来组织,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组合而成。小组的规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及具体情况来确定。有关研究表明,5人小组是最理想的小组规模。因为5人小组更符合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可能形成2∶3的结构,从而使少数派得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激发小组内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主体意识的形成、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合作精神等等。因此,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二 体验型的活动方式

在新课改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体验型的活动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验型的活动方式可采取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模拟现实生活情景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如果模拟生活实景并提出问题,能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事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归纳。这样一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途径就被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既轻松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对同一材料从多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开展主题活动、课堂辩论等

通过转换观察的视角,对同一材料不断挖掘新意,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宋代大诗人苏轼一首看庐山的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通过转换观察的视角,对同一材料挖掘出新意。例如从对待下雨的不同情绪反应,让学生去发现情绪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态度、素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之间的联系。对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可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为帮助学生辨别上网的利与弊,正确对待网络文化,我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上网利与弊的课堂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

3.角色模拟活动

开展角色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懂得换位思考,更好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例如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会,掌握知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4.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举行时事新闻会、社会新闻调查报告等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兴趣所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又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时事知识,把握时展的脉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经常利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场时政热点点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三 调查研究方式

结合教材,开展校外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取知识,又培养能力、激感、磨炼意志、升华思想、发展个性、涵养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做到学以致用。社会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挫折、困难,这能更好地磨炼学生的意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失败的体验对学生也同样重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记得一位女同学在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后谈自己的感想:我终于敢同陌生人打交道了。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此外,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十分有益的。这类活动更能激感、升华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参加环保义务活动、为失学儿童义卖募捐活动等。

综上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目的都是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活动方式要根据教学的不同目标和内容来确定。我们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创设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就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上一篇:特色班级建设研究 下一篇:农村小学高年段英语学习兴趣“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