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交垄断的类型及其规制

时间:2022-08-27 03:16:58

论公交垄断的类型及其规制

摘要:目前公交行业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本文在对公交垄断类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剖析公交垄断的危害,从而提出规制公交垄断的措施,以希为我国公交事业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关键词:公交垄断;垄断危害;规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69-01

1 公交垄断的类型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性质是不同的。只有界定清公交垄断类型,才能进一步分析公交垄断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规制和改革。

1.1 公交垄断是否属于自然垄断:马斯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里指出,自然垄断企业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自然垄断的主要特征有:规模经济性;资本沉淀性;竞争的结果。首先,公交垄断不具备规模经济性特点。每年政府都要对其进行巨额财政补贴。其次,公交垄断不具备成本沉淀性。公交车行走的路线是政府修筑好的公路,车可以二次出售,投入成本较小。最后,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公交运营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模式。所以,公交垄断不属于自然垄断。

1.2 公交垄断是否属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指凭借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拥有的行政权力、滥实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1]“行政垄断是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2]行政垄断主要特点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首先,公交垄断违背公益精神。政府对公交公司补贴得越多,所用纳税人的钱就越多,实质损害了纳税人利益。其次,公交垄断限制竞争。政府垄断经营,从根本上排出了竞争。公交公司偶尔把某条线路的经营权承包给私人经营,仍属公交公司的垄断经营。

综上,公交垄断的类型应为行政垄断。人们也常将某种由于法令或政策限制造成的垄断当成自然垄断,事实上却是行政垄断。

2 公交垄断的现实危害

公交垄断属于行政垄断,其危害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2.1 滥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公交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主要表现:首先,公交卡押金问题。公交公司向办卡乘客收取十几至几十元的押金,而押金包括哪些费用、被作何用、利息归谁,公交公司未对公众作过说明;其次,退卡规定不合理。卡片折弯受损明显、污渍严重等情况出现时,公交公司可以不退还市民押金,导致押金返还的可能性极小。最后,服务质量较低。如公交司机夹伤乘客、乘客的财物在公交车上被盗等。

2.2 经营效率低下,政府负担过重:公交行业的垄断经营,对公交公司和政府均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公交公司经营效率低。没有竞争, 公交公司缺乏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压力,不注意加强管理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导致公司的低效率。其次,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目前公交领域的价格由政府根据公交公司的成本加合理利润来决定其价格,公交公司增加的成本可轻易转移给政府,公交公司虚报成本、隐藏利润,导致政府在公交事业的成本不断攀升。

2.3 不利于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公交事业是为群众谋福利的,应以群众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电信行业一家垄断局面被打破后,消费者的通讯费用大大降低。事实表明,只要政府规制适当,竞争会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目前公交行业垄断运营的结果是,群众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利于公交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更使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3 打破公交垄断的措施

公交垄断的现实危害显而易见,打破公交垄断运行模式,应当对其进行改革和规制。

3.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有些城市政府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把公交运营权授予公交公司,实现了政企分离。但必须明确的是,特许经营权不是固定给某个企业,应该是竞争上岗的,即通过市场的、竞争的办法获得的经营权。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市内公交运营,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的方式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以优质服务和合理价格吸引乘客,开展竞争,真正激活市场。通过招标淘汰制让多家企业参与竞争。

3.2 加强法律的执行和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国《反垄断法》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关键看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是否能够付诸实施及实施的效果。对公用企业垄断进行法律规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建立和工作绩效。《反垄断法》把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定为反垄断执法委员会, 希望反垄断执法委员会能够履行职责,尽快关注公交行业方面的垄断问题,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对公交行业的垄断问题进行规制。

3.3 转变政府角色和观念:因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本身就是政府所为,其中涉及很大的自身利益,即使是公交这样的公用事业一旦进行体制改革也会触及某些执法者的利益。“公用企业的垄断也并非由于经济规模过大所致,真正的原因在于不少公用企业在行政力量的庇护和纵容下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3]所以,要想真正打破公交垄断,地方政府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政府为公交行业要做的不是被动地负担巨额的补贴资金,而是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严格监管,使公交行业进入到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状态。

3.4 加强对公交行业的监督:在公交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后,政府必须加强对其监督。对于服务质量低劣、社会投诉量大的公交公司将受到经济制裁和其它方式的处罚,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等;相反则可得到政府的经济奖励和其它政策优惠。可以成立公共交通安全部门,用摄像机对各条公交线路现场或全程视察,监察司乘人员的车辆状况、驾车规范、服务态度、事故处理和乘客反应等,并把这些资料作为评定公交客运车辆经营管理优劣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促进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漆多俊.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1997(4):54-58

[2] 王保树.企业联合与限制垄断[J].法学研究,1990(1):11-16

[3] 王继军,王士亨.公用企业改革与市场规制法[J].山西大学学报(3)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

上一篇:忠诚协议的效力 下一篇:浅谈外伤性迟发性脑出血导致死2例的法医学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