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控

时间:2022-08-27 12:33: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控

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引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是售”鱼”,而是要授“渔”——即学习的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法、内容、手段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控。教学效果达到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在探索中发现课堂教学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一、调控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堂课传授知识内容侧重点,在短时间内期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要求过高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告诉我们圆周率是不变的,任意告诉我们圆的直径或半径,都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同样告诉周长可以求出面积或告诉面积求周长。这就考察学生对公式的熟悉程度和对公式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开拓知识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个有难点、重点、科学的体系。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每节课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教会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详解重点、精炼难点,揭示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信息,来判断学生应掌握知识内容达到何种程度。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内容和过程做出恰当的、适时地、合理的调控,以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3、调控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双边互动过程。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使教学目标及时实现。教学过程的调控通常反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应及时察觉,尽早判断、及时评价。

二、合理调控教学时间

按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有效、合理的安排一课时的内容。通过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学目标在规定期限内得以实现,决不能靠“加班加点”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量,各个年级是不同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在教学时,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效教学,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或学习时间安排不当。因此,根据现有的时间准确安排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练习作业质量的调控

1、质的控制:练习作业的布置要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让每一道习题都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小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不同,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来布置练习作业,练习作业设计一定要目的性强,根据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作业时要先易后难,开始时可以做一些较容易的练习,让所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牢牢掌握,然后可以在练习中孕育渗透后面将要出现的知识内容,以降低后续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然后层层加深,让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量的控制:学生数学练习作业的布置不在于量,而在于精。数学课外作业应严格控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练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切忌搞题海战术,这样只能增加学生负担,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而影响学习。从而会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影响完成作业的质量效果。

四、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调控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的控制是教学目标达到优劣关键所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模仿和创造过程,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反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法、内容、手段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控。教学效果达到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并进行自我调控。当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时,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学习过程违反认知规律,教学目标肯定不容易达到。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察、体验、感知;思考、归纳、抽象;应用与开拓。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或可能发生的学习障碍,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错误思想的形成,扫除学习障碍。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同桌之间任意画2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内角度数,然后求和,得出答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告诉学生三角形任意两角度数,便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这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情况及时改正,在教学过程中,精讲重点,详解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教学调控。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特点、及时做好教学准备,以便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镇冯桥小学 江苏】

上一篇:打造课堂新模式 下一篇:培养美感 开启创新 感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