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体重儿滴服喂养临床探讨

时间:2022-08-27 09:43:47

极低体重儿滴服喂养临床探讨

作者单位:516100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陈玉婷

【摘要】 目的 研究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滴服喂养,对照组25例,鼻胃管喂养。观察血糖异常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3例血糖异常,6例腹胀,3例呕吐,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滴服喂养; 鼻胃管喂养; 极低体重儿

极低体重儿一直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1,2]。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成活率逐年提高,其喂养问题已被广泛关注。传统早期开奶通常采用留置胃管喂养,有较多的缺陷。而采用小剂量滴服喂养能弥补留置胃管喂养的不足,促进和完善极低体重儿吸吮及吞咽功能、加强消化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收集了2008年1月1日~2011年5月1日极低体重儿共48例(吞咽反射极差除外),男34例,女14例,胎龄28~36周,平均32周,出生体重1.5 kg以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经口微量滴服喂养;对照组25例,采用鼻胃管喂养。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如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入院时间、基础疾病(窒息、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反复呼吸暂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喂养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滴服喂养法,生后3 d内予滴服喂养,根据患儿情况尽早开奶,最早6 h开奶。采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去掉针头,沿患儿口角一侧,根据其吞咽速度滴入口中,开始用5%葡萄糖水0.5~1 ml,1次/2 h;每日增加1~2 ml,有母乳后改为母乳滴服喂养。用微量血糖仪测血糖,因血糖值随着进食时间间隔而变化,故必须要在同一进食时间间隔监测两组患儿的血糖,以保证两组血糖值的可比性。

1.2.2 对照组 采用鼻胃管喂养法,奶量及间隔时间同滴服喂养。用微量血糖仪测血糖,在同一进食时间间隔监测两组患儿的血糖,以保证两组血糖值的可比性。

1.3 喂养时护理 喂养时护理人员左手托起患儿头部,使其偏向一侧,用注射器将奶滴入口内,观察吞咽情况,若反应差,可给适当刺激协助吞咽。缓慢进行,防止吸入气管,随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哭声、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水量,观察腹围及肠鸣情况,出现呕吐、进行性腹胀则停奶观察,待缓解后再小量喂养,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喂奶时要有足够的耐心,随患儿吞咽速度滴入,每次喂奶时间15~30 min。

1.4 观察项目 观察血糖异常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出院指征:体重达2 kg以上,吸吮有力,体重稳定增长,能适应暖箱外环境。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滴服喂养组累计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胃管喂养组明显缩短(P

表1 两组喂养的结果比较

3 讨论

合理、有效的营养可以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极低体重儿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孕34周才成熟[3],故静脉营养和鼻胃管喂养已被临床推广应用,使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但静脉营养成本高,花费大,故临床上大多采用胃管喂养。但胃管喂养有较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尤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极低体重儿,侵入性的胃管操作容易损伤食道和胃黏膜,同时若无吞咽动作参与,使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滴服喂养(P

使用滴服喂养的方法,将奶滴入口腔内不一定要求吸吮和吞咽动作同时参与,这便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极低体重儿,其中包括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的患儿,这一点使滴服喂养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滴服喂养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滴入的食物刺激口腔以及吞咽过程,改变调节胃肠道动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食管及胃肠道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激素的分泌又能反馈调节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胃肠蠕动的增强,能更好地促进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减轻黄疸、减少光疗时间,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生[5]。另一方面,早期微量喂养可以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的分泌及活性;可以使肠腔尽早接受直接营养。加之滴服喂养可促进食管及胃肠道蠕动,避免对胃的机械刺激,避免刺激咽喉部而兴奋迷走神经,促进唾液等分泌物吞咽,从而避免腹胀、呕吐及胃食管反流。有研究表明,肠内喂养可以刺激营养性胃肠激素水平的上升[6]。滴服喂养的患儿因腹胀发生率低, 从而需要停奶的时间少, 肠内营养素对胃肠道的反复刺激,又可 促进营养性胃肠激素的分泌,加上吞咽动作通过反射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激素分泌[7]。因此,因停奶和胰岛功能引起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比胃管喂养患儿低(P

综上所述,滴服喂养能满足低体重儿的营养需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有效地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降低治疗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实用价值,在省内属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9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2-75.

[3] 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 (12):716-718.

[4] 孙秀英,付聪,张丽娜.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8-20.

[5] 丁宗一,Vikki L,华,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61-169.

[6] 黄瑛,邵肖梅,曾纪骅.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3):132-135.

[7] 禄晓红,王福安.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2):99-100.

(收稿日期:2011-05-31)

上一篇:纤支镜对脑血管意外合并肺炎辅助治疗效果临床... 下一篇: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