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我们定义了上网本

时间:2022-08-27 08:58:45

魏文:我们定义了上网本

上网本一出现便风靡全球,而它的定义者是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移动事业部产品及研发总监魏文及其团队。我们笑称魏文为“上网本之父”,他却谦虚地说,第一代上网本是集体智慧的结果。

魏文是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移动事业部产品及研发总监。在研发中心,人们总是习惯地称呼别人“XX博士”,魏文的外表和很多博士一样,戴着眼镜,斯文而沉稳,但谈起创新和摩尔定律时,立刻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加入英特尔近10年,魏文见证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迅猛发展。回望这10年,魏文一直要求团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更远的未来应用”,他说,创新是他们的DNA。

插上紫竹园的第一面旗

坐落于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很美,护城河一样的池水环绕着椭圆形的四层办公楼,上千平米的办公室,大落地窗,员工抬起头,就能看见大片的绿地。可5年前,魏文第一次到紫竹园区时,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那是2005年1月17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回国后第一天工作。”魏文说,他是2000年在美国加入英特尔的。当时的中国,人们对移动的理解还很局限。当英特尔移动事业部正式落地上海时,魏文从美国俄勒冈外派回上海,担任英特尔移动事业部产品研发高级经理,负责管理以英特尔最新移动芯片为平台的笔记本电脑的研发工作,并进一步推动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那时,紫竹园区是一片未开发之地,除了英特尔基地对面的上海交通大学以外,没什么楼,每片空地前都插着一个公司的标签,写着“英特尔XX亩”、“可口可乐XX亩”、“微软XX亩”。“第一个搬入紫竹园区的公司就是英特尔,而第一个落地的事业部就是我们移动事业部。”魏文说,自己是插上紫竹园区的第一面旗,并对此充满自豪。

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备,魏文他们在园区管委会临时提供的楼里工作。空调时不时就没有了,大家穿着棉衣办公; 没有食堂,就找附近的农民订饭菜。而与办公条件同样“艰苦的”,还有魏文的团队――他面临的第一步难题就是建立团队,并与当地产业相结合。最初,英特尔移动事业部在上海的团队只有13个人,工程师也都很年轻。

尽管艰苦,整个团队仍充满热情。“我们很乐观,每个人都相信我们会发展,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做的研发都很有意义。”午休的时候,他们会在整个空地上踢足球、打排球,魏文说,那是一段很快乐的日子。

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项目――与国内OEM厂商一起开发学生笔记本电脑。这是第一款为中国大学生开发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在中国上市时反应一般,但这个项目对魏文却有着标志性意义,“我通过这个项目来锻炼我的团队,创建了与本地OEM、ODM合作的模式”。

现在,魏文所在的移动事业部已经发展到70多人了。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的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也相继落地,英特尔在紫竹园区的办公室被正式命名为“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而魏文一直保留着当年从荒地到一层层楼盖起来的照片。“英特尔在上海的成长历史,也是英特尔10年来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边缘到核心

有很长一段时间,亚太研发中心所做的都是“外包”而来的“辅”工作――美国或欧洲的研发机构一旦有大项目,就会将其中的一些辅的环节交给中国的实验室。虽然研发人员能从中获得研发经验,但始终是在“边缘”游走。

这样的状态,让魏文感到非常不满足,于是他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两个目标: 成为全球的业务核心; 帮助中国企业成长。虽然他们身处上海,但要将移动事业部从中国延伸到全球,“不仅要为中国服务,也要走向世界,打造成一个世界团队。”魏文说。

2007年,英特尔正在为即将推出的凌动处理器做准备。“人们对笔记本电脑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强,我们想要做出一种产品能够起到手机起不了的作用。而这样的产品应该是不同于笔记本电脑的,而是成为它的补充。”这是魏文对上网本最初的构想。

魏文清楚,消费者需要的是便于携带、电池时间更长、工作方便、散热好又轻薄的产品,性能方面又不能受影响。如何寻找到一个最佳点,将所有的需求全面地平衡呢?在优化性能、电池续航时间、尺寸和重量、无线接入方式等方面,魏文带着他的团队进行了上万次试验和测试。

比如,“一开始,我们认为这个尺寸又小又方便,但经过大量测试,发现7英寸的键盘太小,不舒适。”于是,他们将尺寸一点点扩大,8.9英寸、9英寸、10英寸,10.2英寸……直到找到最大键盘的最小尺寸――10英寸。

同时,魏文还研究消费者。在征求了不同消费群体的意见后,魏文“大胆地将上网本定义为面向更多消费者,用不同的颜色、款式吸引更多的人,连小孩和老人都可以用”的产品。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2008年6月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后,前两个季度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iPhone和Wii。而移动事业部也因用不到一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平台和产品类别,进入了整个英特尔的核心业务。

但这并不是魏文的最终目标。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世界生产的中心和设计研究中心。“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用户需要什么、生产什么、产业链需要什么,并反馈给英特尔研发中心,使英特尔更好地满足用户最大的需求。”魏文认为,这才是他最大的使命。

采访手记

汽车和上网本

“1930年,当汽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时仅有的小轿车和公共汽车会衍生出今天的皮卡、面包车、房车、SUV……这么多种类。而现在的移动计算机时代就像上世纪30年代的汽车业,今后也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各种今天无法想象的移动平台。它们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而是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魏文的这个例子,甚至经常被英特尔高层引用。

魏文的经历很特别。他本科是汽车发动机专业,研究生学习热动力学,在中科院读书时搞航天相关的研究,在美国读博士则主修材料工程学。从汽车到上网本,他每一段求学经历和现在的工作看起来都毫无联系。

加入英特尔后,魏文先是在台式机事业部担任硬件工程师,之后还曾在英特尔通讯事业部、英特尔移动事业部等多个部门工作过,共拥有9项国际专利。他说,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是他最大的体会。“英特尔有很多触类旁通的人,我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上一篇:邱丰顺:最大的设计公司将出自中国 下一篇:曹军:WAPI破局关键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