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中现代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8-27 07:49:04

经济转型中现代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趋于明显,在2013年时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超越第二产业。现在一些发达城市,服务业带动的产业发展更是成为其主要竞争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重点发展服务业无疑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国家的基础是城市,要想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在经济转型中培养大批专业的服务业人才。

关键词: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1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一直处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在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高效途径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为了适应产业结构新的发展模式,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摈弃之前的传统模式,开发一套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服务业的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更好的理解发展方向;其次,还要有创新性,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再次,为了可以使团队共同发展,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避免个人主义。秉着加强区域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宗旨,对如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服务人才团队提出探讨。

一、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面临大变革,国内为了达成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产业发展模式也开始由发展“工业化”逐渐转向发展服务业。之所以要把服务业放到主导位置,是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区域内乃至我国的综合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我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同样,粗放型生产模式导致的资源紧缺问题也迫在眉睫。我国现有的产业体系逐渐转向以农业为依托,新兴产业做引导,制造行业做能源,主推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就说明了服务业对我国的发展是有长久意义的,一定要紧跟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达到快速解决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改善的目的。

2.现代服务业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杠杆。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不同,它主要是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生产、生活服务,较传统服务业有着更精细化的分工,极少会对资源产生浪费,环境造成污染。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纷纷开始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科技来提高其整体水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一、第二产业在发展上呈现疲软状态,相反,现代服务业反而因为其独有的发展特点,更快地形成了服务模式多样化发展的现况。随着高新技术在服务业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更是如虎添翼,强势地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质。国家的发展要依靠现代服务业,区域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目前的新城镇建设中,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全新动力与其他新兴产业形成了互相促进的有利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及环境质量。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后盾,一定会带动各项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目前我国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遇到的难题

1.地域性差异大。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东、西部不均衡,导致培养出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层次不等。东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西部要高,同样高等院校的数量也较多,例如培育人才的摇篮清华、北大,全国知名高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他们的教育理念较西部更先M,所以吸引着大批极富创新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对现代服务业的深层理念再加以研究,更加推动了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反之,西部地区没有东部地区天然的地域优势,常年处于信息落后,新观念难以进入的环境,导致学校对人才的指导作用弱化,教育等级高的院校更是屈指可数,虽然现在我国对西部地区实行了一系列补贴、扶持政策,但在短期来看,改观并不是很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对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

2.现代服务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日益增多的企业给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同时企业对于现代服务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较高。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现有的人员还不能让企业完全满意,其中的原因是人员对于任职企业经营的产品、涉及的服务流程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没有高度的认可,不能在短期内适应其工作的环境。从根本上分析,我国在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对学员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服务意识及抗压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3.综合素质较弱、人才培养难度大。我国社会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产业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改变的是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判断是否符合人才需求的指标,主要是从业人员所处定的年龄段、文化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身体情况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力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我国服务业人才的文化度日益提高,从业年龄也步入年轻化,但人的观念及重要思想往往是最难改变的,也是难以获得突破的。国内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过大,多缺乏从业经验,尤其是对行业内整体发展战略以及独立的见解尤为严重。从国内角度分析,现代服务行业在国内的推广时间较短,与之衍生的现代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暂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范围内与此有关的课程,例如管理、营销等学科,也就是在最近十年以来才开始在国内院校开设课程,对人员综合素质与行业的发展的影响还没形成较大的辐射面。要想改善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必须要让人才培养向标准体系化、形式规模化转型。

三、经济转型中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1.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现代服务业人才模式进行优化。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优化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建设的重点。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应该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实际情况精准定位。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路线,本着培养理论、实践、人格集一身的应用型服务业人才。将实践型、应用型及务实型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化为新的培养模式,各高等院校通过综合评分的模式,将现代服务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的学分、证书、实践活动、导师评价等总结分析,最终实现提高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了有关品德、素养、法律意识等相关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优化综合提高学员素质,从而满足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

上一篇: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思考 下一篇:论我国虚拟财产继承的困境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