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野下陕西传统文化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21 04:03:29

文化产业视野下陕西传统文化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摘 要: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文化和体育产业之间的融合也逐步成为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存在缺乏深度和内涵、融合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之间的融合。从产业融合内涵入手,结合不同因子下的陕西体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就陕西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提出融合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加快陕西产业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产业融合;陕西;因子划分;发展策略;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23-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并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陕西作为具有丰富民俗和体育资源的大省,如何借助产业融合的春风,加快传统民俗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要理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陕西具有何种体育文化。为解决该问题,从次一级机能文化区入手,结合不同的文化因子对陕西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总结;二是目前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三是结合陕西文化特征和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对策,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

一、文化产业与产业融合关系

产业融合通常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和其他的产业相同,都是在市场大规模生产下的一种产物,并具有精细化、大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特点。而从文化产业的字面意思可以认为文化产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文化的产业化;二是产业的文化化。其中,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化的观点,其主要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内涵,这主要反映出在文化和产业中的不同元素之间的融合;而产业的文化化则更加强调泰罗制的生产方式,更注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使得其他的产业也逐步具备文化的内涵。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是一种内涵,而产业则是一种形态。文化必须要依附和寻找新的载体,从而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

同时,对产业融合来讲,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因为任何的事物在其演化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伴随着相反的活动,并在矛盾和促进中不断发展。而在分工更加专业化的前提下,必然会使得不同的专业产生融合,并促进不同文化资源的整合,扩大各自内容的来源和呈现的形式,以此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壮大。

二、基于因子划分的陕西体育文化特征

要加快陕西体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就必须要理清楚目前陕西体育文化呈现的特征。对此,为更好地研究陕西体育文化特征,奠定产业融合基础,从一级和次一级机能文化区的角度,将陕西文化资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以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整个陕西看成文化区,在这个文化区中,包含武术、摔跤、骑射、举石等体育项目。而这些体育项目的与陕西行政区域文化划分有很大的关系,并通过行政区域机制加强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二,以娱乐性体育项目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陕西体育文化区分为关中体育文化区、陕南体育文化区和陕北体育文化区,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陕北地区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这种气候使得陕北地区的人们长期以游牧或者是半游牧进行生活,让人们形成了一种豪放、浪漫的性格,由此产生了如秧歌、二人踢场等具有体育形态的体育活动。又如关中地区,关中地区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重要的行政中心。因此,对于关中地区来讲,其体育文化多以游戏体育为主,如“跑马城”游戏。

第三,以民俗体育中的龙舟竞渡作为因子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岭南和岭北体育文化区,特别是安康地区。产生这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的原因,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陕北和关中地区相对空旷,多以放风筝作为主要的民俗项目,但是在陕南地区,由于人口变动大,地理位置相对以茂密的树木为主,从而让这些地区的民俗活动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而龙舟竞渡则以祭祀为主,并兼具身体锻炼。

由此,通过对陕西体育文化的划分,可以发现陕西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地域性来讲,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陕西形成了以陕北、关中和陕南为主的独特体育文化区域;健身性则是从体育自身的功能出发,任何的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健身作用;娱乐性则与陕特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三、陕西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自觉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延续和发展的保障。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而意识的淡薄,也使得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地位逐步下降。在陕西当地,很少有人参加舞龙、舞狮、赛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取而代之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西方体育。正是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导致文化断层和文化自觉性的缺失问题相当严重,有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已经失传。因此,提升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的自觉意识,成为制约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融合市场化程度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的冲击。通过对目前陕西体育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具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包括武术、礼射、赛龙舟等体育项目。但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对陕西部分地区的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在陕西西安、渭南等地传统体育项目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健身培训为例,目前在西安市内的健身俱乐部主要是以瑜伽、有氧训练、跆拳道等训练为主,特备是在一些青年群体中,这几类体育项目更是大受欢迎。而在少儿培训方面,跆拳道项目开展程度更是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武术项目。对于陕西传统的体育项目来讲,无论在社会的关注度和广告效应方面,都严重滞后于上述的几个体育项目。由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陕西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融合程度很低,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第三,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融合相对封闭。陕西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化渗透和融合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方向。但是,受传统农业文化思想的影响,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还相对保守和封闭,很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某个小范围的地域,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和模式。由此,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思想,让陕西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之局限在西部地区,如那达慕大会。而相对于西部来讲,陕西东部地区的体育活动更少。因此,加快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融合模式,成为目前加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点。

四、文化产业发展下的陕西传统文化与体育融合策略

第一,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针对陕西传统文化和体育融合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鼓励社会化资本进入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持中,从而提高传统体育文化的的市场化程度,并激发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活力。同时,通过社区、街道等力量,宣扬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通过社区的作用,通过广场舞、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陕北秧歌,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第二,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融合模式的创新。借助上述分析的陕西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娱乐性等特点,结合目前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如将陕北秧歌编制成具有特色的迎宾舞蹈,并在各大景区、娱乐公园等开展礼射、摔跤、武术等表演项目,以此大大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除旅游业以外,陕西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与特色农业、居民健身活动、外来体育文化的融合。如借助现有的那达慕大会,在原有大会的基础上,丰富体育活动类型,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大会,在加强不同产业融合的同时,加强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同时,编制具有陕北特色的秧歌广场舞蹈,加快与现代健身理念的融合。

第三,加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品牌和集群建设。借助陕西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建立三大产业集群,并通过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体验性来做大和做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全面发展陕西体育文化产业。借助陕西三大文化区域――陕北、关中、陕南,建立以西安―榆林―汉中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城市。如将西安作为关中地区的一级“点”的传统武术项目为主,同时辅之于闹社火、踩高跷等特色传统体育文化表演项目,从而辐射整个陕西经济;在陕北,形成以安塞腰鼓为主,以秧歌为辅的体育项目,并主打陕西红色旅游;在陕南,以划龙舟为主要项目,配合游泳等,从而构建集合休闲、观赏和娱乐的特色旅游。由此,通过这种三点一线的方式,实现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产业集群建设。

第四,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继承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充分发挥陕西高校的作用,培养更多传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加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队伍的开发和建设,从而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五、结语

总之,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只有不断地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自觉性,并通过政府、社会等的广泛参与,通过丰富融合模式等,才能更好地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保护,并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杨.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2] 刘志敏,连殿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阿瓦提县“刀郎体育文化”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1):

79-81.

[3] 王晓燕,林小美,赵寒治,等.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温州南拳为研究对象[J].浙江体育科学,

2015,(6):106-111.

[4] 杨建鹏,丁玲辉.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和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W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

上一篇:浅议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石油科研单位的财务管... 下一篇:医院医生对社会资本办医认知度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