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7 07:41:58

毕节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毕节学院目前体育教学中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毕节学院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以期对毕节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开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因此,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时展的呼唤,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呼唤,是高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毕节学院作为黔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基地、咨询服务等的使命,体育学院在2005年就尝试性的将押枷、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蹴球、珍珠球等引入到课堂教学,并且逐步完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相关教学体系,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以及课外业余训练计划等完备,并且取得初步成效。

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毕节学院开展的现状

1.1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设情况

毕节学院体育学院自2005年开始尝试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且逐步增加课程内容和相应学时。但由于各种原因开设的面还不够广,学时数还不够,能突出表现黔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较少。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毕节地区习武的历史也是悠久的,该项目开设所占的学时数最多;其他一些项目只开一学期,学生仅仅是只能了解该项目,并不能熟练的掌握该项目的技巧,而具有浓郁黔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特色的彝族铃铛舞经过挖掘和整理,已经创编完毕,但是没有独立教学,而是包含在健美操的教学当中,不利于该项目的推广,没有充分发挥毕节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高校体育中的优势。因此,要加强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应成立专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对毕节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以挖掘整理,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在保持民族、民间体育不失原创性、民族性、历史性的基础上,将技术动作、活动形式、器械规格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之更加符合毕节学院体育教学实际。

1.2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师队伍情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只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民族传统体育引进高校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毕节学院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才能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带领学生认识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他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能。

由图1和表2 显示: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应该说这样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有利于保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师梯队的连续性。高职称、长教龄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有利于课程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些非专业高职称、长教龄的教师,虽说也参加过不同程度的专项进修,但缺乏对于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和新动向的了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势必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师专项能力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应不断地引进年轻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专业教师。

另外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经过正规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师较少,其来源一是体育院系毕业生(大多是武术专业);二是田径、篮球教师转行兼任,故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相对较缺乏;三是自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教师也是边学边教,这无疑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如何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是当前毕节学院开展少数民族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3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信息源,它是指导教师按知识结构,系统有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近年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加大了力度,改革了传统民族体育课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拓展了其内容,使之成为富有生气、深受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但是,目前出版的有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书籍都是项目的介绍和简单的传承方式,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概念、起源、产生、发展、意义、作用、特征、分类、规律原则、健身手段、方法的分析、教学教法的升华和提高,以及组织、表演、竞技及有关的评判等,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表3可以看出,在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当中,武术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教材有全国材,其他开展的项目基本上都无规范统一的教材可用,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摸索,请教民间师傅,或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论文中零星收集一些教学法,因而其工作量和难度相对比较大,是造成部分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也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种惰性因素。

1.4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器材使用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毕节学院教育经费短缺情况十分突出,尤其是体育实施条件不足,只能做到维持体育课开设的基本要求,体育设施的配备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由表4可知,伴随着近几年来毕节学院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理论课基本上都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在体育教学上经费的投入仍然不够,所开课程需要配备的器材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尤其是板鞋竞速和高脚竞速两项对器材损耗比较大的项目,由于器材的短缺,教师只能是给学生进行介绍式的教学,而不能深入;已经创编完毕进入推广普及阶段的彝族铃铛健身操由于受到器材设备的局限,现在的推广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相比之下,近几年的条件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的,随着秀山体育馆的建成使用,使武术有了专用教学和训练场所,美中不足的是受体育馆开放时间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课余练习的需求;自2009年被批准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以来,体育学院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通过基地配套经费和参加两次全省和全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购置和配套了部分器材,使得条件有所改善。

2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毕节学院开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1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欠缺

众所周知,贵州地处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而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的资金调配十分有限,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我校体育的发展,也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作为一所正在建设当中的新建本科高校,场地、器材受限制也是其他同类院校共同面临的困难。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难题将会逐渐好转。

2.2观念陈旧、教材老化、创编难度大

贵州省高校的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把“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落在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体育教学内容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和强化,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化为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部分教师受此影响较深,加之毕节地处黔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学生的思想相对保守,接受经过改变的民族传统的东西还是有一定难度;尽管近几年高校体育教材百花齐放,但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系统的教材仍然很少,仅有的一些都老化的教材,已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另外在项目的整理、创编方面也遇到了诸如要尊重民族风俗和遵循体育运动内在规律以及创新性等方面的难题,亟待解决。

2.3高水平师资缺乏,本土教师进修、学习机会较少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高校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高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才能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带领学生认识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他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山区加之待遇与内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也极为有限。另外本土教师也缺乏外出进修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各种短训班、学习班和研讨会等,提高体育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水平,造就一大批理解、适应和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体育教师群体,消除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积极创造条件和组织教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与实验改革,提高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化的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为民族传统体育转化为课程资源创造条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化,从而推动体育教学和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4科研起步较晚、水平较低、成果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要对少数传统体育进行详细调查。对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从体育、历史和民族特征的角度,还要从它的教育规律、文化内涵和时代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经过积极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掘它们的可利用的价值,揭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展示它的地位与作用。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论证,对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民族精神,便于操作,又能满足广大学生身心需要的项目挖掘出来,经过筛选、改造、创新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代特征有机地融合。尽管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在相关领域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此方面起步明显落后于其他老牌大学,起点也相对较低,如何进一步的加强相关研究,整理挖掘出一批具有强烈地域民族特色,又有现代体育特点的,创制出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又具有民族和时代特征,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形成一个科学、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6(1):127―128.

[2] 李绍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体育科学,2002(4):19―22.

[3] 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2001(3).80―82.

[4] 林建化,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2):28―31.

上一篇:高校户外运动安全的防范管理与研究 下一篇:二语习得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