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异同

时间:2022-08-27 06:16:36

【摘 要】杜十娘与茶花女这两朵淤泥中的贞洁之花,虽属不同时空,拥有不同性格,却惨遭着相同的悲剧命运。从她们坠入生涯的那一刻开始就已预示了二人未来的悲惨命运。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虽然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她们却有可比之处。两部作品的作者在展现视角上,对各自笔下的女性形象做了较为全面而又独特的概括,对二人悲惨的命运做了合乎个性的阐述,在挖掘人物形象方面显得极为纯熟,体现了独特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 悲剧命运;异同

引 言

杜十娘是我国明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充满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从堕入风尘到最后的投江丧命,从追求到毁灭,无不是在彰显她命运的可悲,生命的脆弱。《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是几百年来的一部不朽名著,女主人公茶花女的不幸遭遇至今依然扣动着人们的心弦,人们为其短暂而不幸的人生感到无奈与痛心。两个女主人公都是内心纯洁的风尘女子,她们不甘堕落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而追求不以金钱买卖为基础的纯粹意义上的爱情与幸福。她们的悲剧具有可比性。本文将通过对两个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一、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悲剧命运

(一)社会悲剧

1.出身决定命运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是弱者。她们之所以会成为弱者,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是由人与人结成的一个群体,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势必会受环境的影响。有些人一旦出生就决定了贵贱。社会就在人为的规定中把人分为了高低贵贱的阶层。杜十娘生活的年代――明万历,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渐趋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腐败颓废奢靡之风盛行。杜十娘从十三岁被卖到妓院,便过着强颜欢笑的生活。由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她不得不以这种妓院生活而求得温饱。杜十娘十三岁失去童贞,到了十九岁便已成为京城名妓。七年之中,她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和苦楚,无论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她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然而,即便如此,她对自由美好的生活依然存在着憧憬。多年炼狱般的生活使她感到厌恶,本就善良纯洁的心不愿被继续摧残,因此一心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当她遇到李甲并被他的“纯厚真诚”打动时,便认为李甲便是自己的良人。当她委身于李甲时,内心是真挚而浓烈的,美满幸福的婚姻是她所求的,爱情更是她全部的希望和憧憬。于是她便在李甲身上投资,为了爱,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然而最终却是用死亡来告别了那个令她绝望的世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杜十娘的悲剧呢?是李甲的负心,孙富的咄咄相逼,还是以李布政为首的封建势力?究其原因,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门第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度,这是造成其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与杜十娘相比,茶花女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它区别于封建社会的是,似乎成了一种“自由职业”。茶花女当时就没有老鸨。表面看来,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自由,然而从深层次来看,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实质上,她仍然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因为与一些靠出卖自己劳动力来换取面包金钱的工人一样,她依然是资本家们用来压榨的对象。由于她出身低下,毫无资本地位可言,因而只能以裸的肉体交易从当时处在上层社会的大资本家那里换取生活所需。尽管是一种金钱与肉体的交易,尽管是一种令她感到脸红的职业,但她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肉体,曲意逢迎上流社会的贵族子弟们。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旦停止肉体交易,那么她就会失去一切经济来源,甚至付出生命。因此,她的命运只能由资本家们所操控。正如茶花女所说:“有朝一日我们会在毁灭别人再自我毁灭以后,像条狗一样无声无息死去。” [1]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剧,而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恰恰是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荒淫的贵族老爷公子哥们玩弄着她,一旦无法满足他们就会被他们所弃。茶花女的美貌是他们竞技的商品,她越是能满足他们,她的身价越高,供养的人就越多。茶花女被这些资本家们控制和奴役,直至毁灭。

2.男权制度的牺牲品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万恶的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事事以男人为中心,妇女则要恪守礼教和道德的不平等社会是造成二人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她们的死不仅是对践踏过她们的男人们的报复,更是对不平等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的批判和控诉。杜十娘以平民的思想来衡量封建婚姻,并以商品交换的方式获得封建贵族势力的认可。这种求取自由的方式注定要失败。由此看来,杜十娘的悲剧是不可能避免的。中国封建社会根基稳固,仅凭个人的反抗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的。这种欲以新生的市民观念和理想去改造传统的礼教制度,理所当然会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然而不得不指出,杜十娘把爱情和生活理想,包括生命,仅仅寄托在封建婚姻上,并且抱着“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的消极命运思想,也就决定了她最终被迫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因而,社会的悲剧在此演化为惨烈的命运悲剧。[2]茶花女尽管生活在较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当然占有资本者大抵只有男性)。在男人充当着权利金钱的角色时,女人只是他们用来炫耀资本,用来泄欲的工具和用来追逐名利的商品。尤其还是男权至上的发达社会,像茶花女这样处于下层社会的风尘女子,要起来反抗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必定要遭受伤害甚至是毁灭。

(二)性格悲剧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就是指人所具备的美好东西对其他人产生的意义与影响。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命运之所以被称为悲剧,除了社会因素外,还有一点便是她们本身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她们纯洁善良,跳跃着生命气息,并具有强烈的个性追求。她们虽身处污淖却仍不失纯洁之心;她们天生丽质,聪颖明慧,真诚坦率,在恶劣环境下却渴望着过普通人的生活;她们自尊自爱,坚强勇敢,为了理想甘愿奉献。这些性格特点是她们悲剧产生的基础。

杜十娘与茶花女虽然沦落风尘但并不甘堕落,并不屈不挠地追求爱情和幸福。杜十娘在长期的风月生活中练就了知机识变、深谋远虑和坚毅刚强的个性。在教坊所过的生活是屈辱的,她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早已厌恶,并时刻谋划着自己的未来道路。在追求李甲时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显然超出了当时的礼教约束的范围,并且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女子的个性。茶花女在爱情和幸福的追求过程中,也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以奢华放荡名扬于巴黎,但她内心其实却是充满了悲苦、凄凉与无奈。当时万恶的金钱主宰着她的脆弱的生命。可怜的她只能在放荡与酗酒失眠中逃避着现实生活和自我。但这些并不能改变她内心深藏的纯洁美好的个性追求。她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自我意识。她勇敢地追求爱情与幸福,在命运面前不低头,即使面对强大的资本家们,她亦不甘示弱。面对杜瓦尔的粗涉和无理取闹,她并没有退让,而是表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虽然最后她放弃了爱情,但那绝不是屈从的表现,而是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个性追求,在现代人看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然从二人所处的时代来看却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获得一颗独立自由的心已实属不易,但她们却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勇敢地反抗社会的恶势力。限于自身因素,结局必是残忍的,可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们不是封建道德和等级制度的牺牲品,而是要求个性解放的先驱者和战士。因此,在悲剧中体现了爱情能够战胜死亡的这一主题,给人以分外壮烈的感觉。

二、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杜十娘生活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明万历年间。资本作为新生儿在中国封建社会降临。资本成为买卖的媒介。资本不仅可以购买商品,还可以“买卖爱情”。人性完全被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所侵蚀。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正的情与爱,世态炎凉、尔虞我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杜十娘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人物,又是一种可供贵族们任意买卖的特殊的商品。商人们可利用资本买妻。孙富就是这种人。他用钱买了杜十娘,在名义上杜十娘已是孙富之妻。封建势力为了从商人那里获取好处,不惜与他们相勾结。使整个封建社会更加黑暗,的命运更加悲惨。

茶花女生活在资本相当发达的法国,当时的资本已成为资本家们争权夺利的工具。与中国资本相比,法国私人资本更加罪恶;与杜十娘命运相比,茶花女的命运更加悲惨。她可以出卖自己,但这种出卖完全是一种“自卖”。它不同于“被卖”,它指的是在卖者本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肉体交易。资本无情残忍地吞噬着她,被迫自卖已然成为她的命运悲剧的前兆。她虽然有买卖自由,行动自由,但这种自由却是被迫的。因为没资本,只能被迫出卖肉体。因而这种“自卖”比“被卖”更加可悲,从而对茶花女悲剧命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个性因素

虽然二者同属于性格悲剧,但她们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道路上的表现却存在着差异。被欺压被的非人生活,使她产生了叛逆的性格。她不甘命运的安排,而是渴望像普通女子那样过着相夫教子,其乐融融的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因此,当她遇到李甲这个达官子弟,“又见他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3]杜十娘精于谋略,为了能早日从良,并摆脱贪财的老鸨,她将几年来的积蓄先寄存在要好的姊妹家以备不时之需。当李甲无钱替自己赎身时,她就拿出一半赎金给李甲,既瞒了老鸨又解了李甲燃眉之急,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重情的美名并打消了李甲的顾虑。她走的每一步棋都相当精妙,她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对李甲的考验。然而再精明的人也会走错棋子。当懦弱的李甲将杜十娘如商品般卖与富商之子孙富时,她的心死了,她既没有严词怒骂孙富的卑鄙,也没指责李甲的负心,而是采取一种极端手段报复这些人和整个污秽的社会。她以死来维护仅存的尊严,投江之举对于她来说,葬掉的不仅是年轻貌美的生命,一生的积蓄,甚至还有她的爱与恨。杜十娘的悲剧在于她所追求的仅是“两下情好甚密,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 [4]的真情。然而正是这种天真的追求葬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她企图追求爱情,不顾前途艰难,到头来换来的却是李甲的负心,这让其昔日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这样的结果比践踏她还要令她痛恨,她那强烈的自尊不容被人再次践踏,她投江的那一刹那已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

与杜十娘相比,茶花女的性格更丰满一些。她虽然喜欢过豪华放荡的生活,但她内心对这样的生活却是极其厌恶的。在遇到阿尔芒之前,面对玩弄和侮辱她的资本家们,她采取的是消极反抗的形式。她喜欢自暴自弃,几乎每天都过着狂欢滥饮的靡靡生活。她不爱惜身体,得了肺病也不急于救治,而是整天与那些寻欢作乐的人在一起。别人劝她,她就会说,“我睡不着觉,我必须散散心。再说,像我这样的姑娘,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呢?” [5]同时她还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为难与自己第一次见面的人。她们总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而给自己穿上厚厚的盔甲。[6]当阿尔芒第一次被介绍给她时,他就被她捉弄了一番。对不喜欢的人要么恶语相向,要么尖酸刻薄毫不留情。例如她对德N伯爵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似乎是厌恶到了极点,但为了钱又不得不压抑着心中的厌恶。即使这样,她也不可能不做出无情的表现出来。“我们不再属于自己,我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敬的时候,我们却降到末座。” [7]正是这种领悟,才使她更加厌恶,不惜进行报复。当她爱上阿尔芒后,性格表现得更为突出。当阿尔芒这个中产阶级青年表现出对其人格的尊重和强烈真挚的爱恋时,她萌生了要解放自己,跳出牢笼的美好幻想。为了理想,她宁愿牺牲一切。她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拒绝老公爵的资助。当生活难以维持下去时,她更加坚强,不愿屈服,选择自我牺牲,从而成全情人及家庭。这是源于其信仰的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牺牲精神。这种基督信仰是导致其性格悲剧的一大原因。与杜十娘单纯地追求个人幸福相比,茶花女更值得敬佩。基督教文化以人伦道德、善与爱为主旨,在茶花女身上充盈着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精神。尤其是当阿尔芒的父亲用维护家族荣誉和利益的堂皇理由来到她面前,用一种慈父般的口吻来劝诫她离开自己的儿子时,她的人格魅力就更加突出。只因她知道父亲和妹妹在阿尔芒心中的重要地位,并清醒地认识到以自己的孱弱病体是无法给予阿尔芒幸福的。因而,在面临着这种两难困境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阿尔芒这条道路。她重新回到交际花生活圈中,不仅又要面对曾使她厌倦的生活和人物,而且还要时不时地接受情人阿尔芒的报复。肉体和精神再次遭到摧残,夜夜狂欢、宴饮,不顾病魔侵袭而麻痹身心,以此来忘却痛苦。当爱情不在,情人离去,希望破灭时,她依然忍辱负重选择自我牺牲。虽然她在负债和对阿尔芒的怀念中默默死去,但她所做出的牺牲最终换回了爱人的谅解和怀念。她赢得了阿尔芒的尊重,还有阿尔芒父亲的尊重,更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我们不得不说茶花女是伟大的。她所追求的其实非常简单,那便是看到自己所爱的人幸福快乐。这是一种多么纯洁而高尚的品德呀!

三、难能可贵的女性觉醒意识

(一)生存意识

茶花女与杜十娘生存的意义都旨在追求自我,反对不合理的现实,反抗社会的腐朽势力。她们所做的无疑就是能够跳出男子掌握的旧社会,从而踏入拥有自由身心,与男子建立一种平等关系的新社会。但要实现这种理想,势必要受到阻碍,甚至付出生命。她们虽卑微、弱小,但仍坚定信念,渴求自由,憧憬美好生活,在这些方面,她们所体现的就是现代女性的特点――独立自主,敢于追求自我解放。但我们仔细研究便可发现,这两位女子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是有着不同态度的。

上一篇:广告用语规范化研究 下一篇:五行学说与汉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