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德育,扎根生活

时间:2022-08-27 04:49:43

践行德育,扎根生活

在新课程中,回归生活是一个响亮的口号。现在的《品德与生活》最大的改革是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它与以往的品德教材有很明显的不同,不再是说教式的,学生遥不可及的教育内容,它的教学内容都取之于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尤其是生活性更为突出。课程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发展性战略计划;真正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习了新课标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低年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有扎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才能得与实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真真正正地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活泼、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1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可通过开展穿衣服、系红领巾、系鞋带、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慢慢去学,在生活上要学会自理。

2引导学生既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可创设情景或者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

1要让学生学会愉快、开朗地与人相处。

2培养学生有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

1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可通过开展“我的一家”主题活动让儿童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学会关心父母,爱亲敬长。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会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应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热爱校园集体生活。可开展“我的朋友多”“我爱校园”等活动,帮助儿童熟悉新同学和新老师;通过参观校园环境,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体验校园生活的快乐,从而喜欢学校生活。

也可开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感受家乡的变化。让学生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爱,学会负责任。

3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可通过开展“讲礼貌、讲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学生”主题活动,使学生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在生活中学会讲究卫生,养成文明的良好行为。

也可通过开展“爱绿、护绿”“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等活动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明白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

1激发学生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事物。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小模型丰富和美化生活。

二、良好品德的培养应遵循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独特的道德表现

1教师要遵循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强调“亲历和体验”,重视儿童道德形成中情感的作用,如“发现春天”活动,重视儿童眼中发现的“个别”的春天。“水仙花开了,春天来了!”“蝌蚪在水里游啦,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春天来到!”“人们脱去厚重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春装”儿童通过发现“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春天,体验发现的喜悦,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2在“注意交通安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儿童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通过对一些“道德两难”的问题:如“红灯停,绿灯行。现在是红灯,但是,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周围的人都要过马路了,这时我可不可以过啊?”“学校老师教育我们要走人行横道,但是我妈妈老领着我不走人行横道,这时我该怎么办?”“爸爸开车老是不系安全带,又经常边开车边问我学校的事情,我该怎么做?”等等几乎每个儿童都会遇到的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儿童展开思考、讨论,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良好品德养成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其品德的形成植根于自身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无疑要让他们先拥有自己的生活世界,然后才谈得上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贴近儿童生活,在教学上有两条途径:首先要从内容上选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材料;此次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富有生活情趣。

每个孩子的品德,都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并展现在生活中的。品德与生活课要实现“从生活中来”。即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使课程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同时,又要实现“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品德、参与实践。只有将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道德教育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让我们和孩子们携起手来,践行德育,从生活中走来,再回归于生活。

上一篇: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探究 下一篇:多种艺术设计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