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单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时间:2022-08-27 04:47:21

浅析农村单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要:自我区启动农村单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我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单村供水工程规模选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农村居民流动性大,所建工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困难;四是水源地水源污染严重。因此,本文对农村单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供水工程管理;现状;农村;改进对策

Abstract: Self-district village of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alone since my area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but now I'm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irst, the scale of a single village water supply project improper selection,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resources; two mobility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truction can not play its due role; Third,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operation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four water source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 Therefore, this single village water supply projects in rur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countermeasur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 Water supply project management; situation; countryside;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汉滨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高,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全区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辖34个镇(办),801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是全省农业人口第一大区(县),是安康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截止2012年年底,全区共建成供水工程706处,中省总投资1.68亿元,解决了饮水安不全人口44.48万余人,受益人口59.6万余人。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过去的49%,提高到现在的85.1%。据统计,我区农村户籍总人口为75万人,其中饮水安全人口为20.3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为54.64万,饮水不安全主要问题是水质超标。根据我区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我区还有10.16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可见,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制定了规划,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400亿元。我区缺水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方便程度不达标和水源保证量不足。多次向省、市里反映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了省、市确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范围。

2011年5月至2012年,恒口、五里、张滩、流水、茨沟、大河、吉河、关庙等8个片区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分站相继成立,分别负责各自辖区镇办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我区水利部门坚持“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原则,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工程布局。按照乡镇老水厂水网延伸、联村共建、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等方式,改变了过去的单村建水厂的模式,成本低、水质好,水厂的管理逐步规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管理运行模式,出台了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全区目前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分站管理。对国家投资兴建的联镇(村)水厂,由各供水分站统一管理运营。二是村委管理。对以国家投资兴建的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各供水分站和项目村签订管护合同,由村级统一管理运营。三是水厂管理。成立水厂管理运营中心,联村水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建成后,签订合同,交由水厂自行管理,水厂按期汇报运营状况。农村水厂的建设与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初步解决了60余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被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新农村建设,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建水厂普遍没有达到设计的运行规模,“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

根据对全区19个农村水厂调查的数据,设计日供水能力有0.81万吨,而现实运行的供水规模只有0.67万吨。大大影响了水厂的经济效益和自我维持能力,也形成了实际饮水不安全的农村人口超过上报数据的局面。

2.2部分水厂出水质量不达标,影响了农民对安装自来水的信心

初步统计了8个分站19处水厂的水质检测数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水质检测中心提供),按照国家对农村饮水质量的要求(GB5749—2006),只有15处水厂的所有检测指标是达标的,另外4处水厂都有2—4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2.3农村水厂运行维护成本偏高,管理体系有待规范

所调查的19个水厂水费收入每年约40余万元,支出的直接成本达60余万元,成本中主要是人员工资与电费。表明农村水厂运行的经济效益较差。各地普遍反映电费过高,电力部门没有执行中、省有关对新建农村水厂按农村生产用电标准价格收取电费的政策,平均电费在0.75—1.05元/度之间,电费开支占水厂运行成本的30%—70%。此外,农村水厂普遍没有提取折旧基金和大修基金,国家投资的资产安全没有制度性保障。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3.1明确农村安全饮水属于公益事业的认识

保障农民饮水安全,如同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一样,属于公共事业的一部分,责任主体是政府。当前急需市、区政府出面,争取全区下一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得到批准实施,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长久看,农村水厂的管理问题,需要从机构、制度、法规等方面做出长期性的安排。

3.2明确水利部门是农村安全饮水行业主管部门的地位

农村安全饮水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需要政府加强支持和监管。目前政府的支持还是比较多,但监管比较缺乏。如供水质量、时间、服务等。农村水厂的管网长、分布广,管理维护困难多,也需要各级政府,包括村级政权机构加强对作为公益事业的供水管网体系的保护,建立如同保护电力、通讯、运输系统一样的法律规范。因此,应赋予水利部门在行业监管上的更多执法手段。建议将基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部门作为常设事业机构,在编制、经费上予以保障。

3.3健全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制度

国家已经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落实这一办法,需要根据各地管理模式的不同,分门别类制定管理细则,指导各个水厂完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供水质量、时间、服务以及财产、财务管理,区、镇两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信息上报、反馈的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国家近期出台的政策,2010—2013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从汉滨区情况看,我区尚有近20%的农村人口没有安全的饮水,工程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工程建成以后的管理任务将更加重大。为了汉滨75万农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汉滨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机遇,争取落实建设资金,争取将农村饮水安全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3.4建立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良性运行

一是实行监管与运营分离,剥离专业供水公司和乡镇供水站监管职能。落实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行政执法职能职权。二是加强水价调控,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减少成本项目来实现农村低水价,可按照“运行成本+大修费用+折旧费+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三是改革收费制度,供水水价的测算和水费计收、使用情况要在受益范围内公开。四是探索建立分类扶持优惠政策。对老少边穷地区和需要远距离调水、供水成本较高、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过低地区的供水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低保和五保人员给予用水补贴;国家投资为主的供水企业,可适当延长折旧年限,或建立运行维修管护基金,免提折旧和大修理费,减轻供水成本压力。五是制定农村紧急用水应急预案,构建工程维修网络,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并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3.5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饮用水源保护责任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和目标要求,并纳入考核内容,健全监督、考核、追责等制度。二是强化已建水厂和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水源地工业污染。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治理。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推广高效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 高俊才.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 实现农村饮水安全[J]. 中国水利. 2009(01)

上一篇:浅析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论采油设备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