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美、发现美

时间:2022-08-27 04:39:04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美、发现美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是重语言分析,重结果显示,这样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在阅读教中培养学生的学审美情趣,就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感知美

1. 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感受美

“文字,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质兼美的文学是由丰富的语言文字构成的,可是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缺乏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文学作品也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不能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因此,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让他们自觉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是形、音、意的结合体。抓住汉语言文字的这一属性,我用启发式教学法解说一些文字,经常鼓励学生查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激发了学生根据字形推测字义的兴趣。这样,当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遇到难以理解的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根据字形及上下文意揣摩其实际意义,自觉地去感受作品的美。

2.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形象性,亲身体验美

朗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内容的文学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电教手段辅助朗读等,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内蕴。入境始于亲,把自己作为情节中的角色,读出角色的语言,辅助以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看出皇帝的昏庸,大臣的趋炎附势、虚伪无能,骗子的奸刁巨滑,孩子的天真无邪,让他们自己感受到所扮演角色的美与丑。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

1. 创设情境,把美的空间留给学生

文学作品表现世界万物的色、声、形、光、影、像,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法去理解,但作品所蕴含的情、志、气、韵、境、风、神、思等美学意蕴,用语言文字把它们条分缕析是困难的,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之五中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认为要改变这种语言文字信息媒介带来的缺陷,教师应适当转变角色,变一味的语言分析为创设适宜的情境,给学生广阔的感知空间,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志、气、韵等。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用音乐、绘画、影视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努力发现美的积极性。如对《诗经・蒹葭》这首富有朦胧之美的作品,我在备课时偶尔想起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主题音乐和歌词配合得天衣无缝、意境超然,我就让学生欣赏该电视剧主题曲录像。课后学生不由自主、声情并茂地吟唱这首诗,可见他们已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这就是用音乐创设情境,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发现了诗中的朦胧美,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 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意象,发现作品的思想美

“知人论世”是对我国古代诗歌进行欣赏、评论以及研究的一种传统方法,后来又拓展到了整个文学范围,至今仍为评论界和学术界广泛使用。“知人论世”,可以分为“知人”与“论世”这两部分。所谓“知人”实际上是要研究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所谓“论世”实际上是研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借用“知人论世”法,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象,发现作品的思想美。如我在辅导学生读陆游的词《钗头凤》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意蕴。有位学生这样分析:多美的“红酥手”,送来“黄藤酒”,多有情呀!“满园春色”让人感觉真好,主人公触景生情,怀念故人,变得“人空瘦”了。尽管学生将其看成“怀人”之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他并未真正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于是就运用了“知人论世”中的“知人”,将陆游的婚姻经历告诉学生:陆游的原配妻子唐琬,因不能生育导致婆媳不和,最终被迫离婚改嫁。改嫁后,曾有一次在沈园和陆游相遇,陆游便写下了《钗头凤》一词。刚刚讲到这里,有同学举手发言,这位同学充满自信地说:“我知道了,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爱而不能、不爱不能的无奈之情,体现了对前妻的思念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知人论世”法能正确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美。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便于学生发现美,借用“知人论世”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审美方向。教师对鉴赏方法的点拨,必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以训练为主线,通过表演等多种实践性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复述”法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