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是永久的和平

时间:2022-08-27 03:34:46

消除贫困是永久的和平

很多年后,人们会记住这次转折。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一位看起来跟战争与和平无关的人。尤努斯从不曾阻止过一场大战,也不曾帮助过战场上那些可怜的人,但这位光着脚穿凉鞋奔走在孟加拉穷乡僻壤间的“银行家”,10月13日被证实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这将是一次不会招致任何抗议的颁奖。任何“圣徒”在他所反抗的势力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叛逆;任何停战协议都可能遭到质疑:战场上失去亲朋挚爱的战士不愿意妥协,优胜者会以为这是对弱者的包庇。惟有尤努斯与众不同,他阻止的是尚未发生的战争;他的敌人――贫困,是所有人的敌人。

这次颁奖意味深长。停止战争,不如让战争永不发生。在诺贝尔和平奖首次颁布105年之后,评审委员会的战争与和平观念发生了一次飞跃,他们开始赞赏用经济学办法彻底消灭战争的尝试。评审委员会阐述尤努斯获奖理由时说:“要实现持久的和平,除非人们找到对抗贫困的办法。”这或许表明文明世界接受了尤努斯的看法:永久和平不会由停战协议带来,它将由根除贫困带来。

1976年从美国得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归祖国的尤努斯,在达卡郊外碰到了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因为受到放贷人的盘剥,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尤努斯掏出购买竹凳原料必需的27美元借给她,并用同样的方式帮助了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当年,尤努斯筹资建立了以此为目的的“格莱珉银行”。1983年,孟加担当局允许其正式注册,这是全球第一家小额贷款组织。

格莱珉银行运转30年,它的639万个借款人中,已有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功脱离贫穷线。尤努斯还通过格莱珉信托公司将“格莱珉银行”模式复制到世界各地,帮助那里的穷人。

尤努斯的这个现代启示录说明,如果能让穷人分享到那些早已发明的经济技能,不需要什么“神迹”,也能在大地上建起现世的天堂。

在核试验的轰隆声和“”的爆炸声中,将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尤努斯更引人遐思。它在暗示,如果制裁、精确轰炸、地面进攻都不能带来和平,那就要考虑换一种方式。

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战争的历史。如此富有理性的人,怎么会爱上这种令人丧失生命的活动?为了争夺一头野牛?为了“生存空间”?实际上,人是有办法通过更安全、代价更小的方式获得他们迫切需要的一切的。经历过两次毁灭性世界大战的西方国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智慧。可它们之中还有人打算用战争教给别人这个道理。

尤努斯却相信,所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对发展中国家居民来说,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秩序仍然有过多观念和规则上的制约,让他们过不上体面的生活。最好的选择是撤掉知识和技能的藩篱,把现代金融系统这一类便利送到他们身边,不让他们隔绝于现代社会之外。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认可尤努斯的信念,“尤努斯和他的银行的工作表明,即便穷人中最贫穷的人也能通过努力获得自身发展。”

比尤努斯掌握更大权力、拥有更多财富的人用傲慢的眼光打量世界,看到的只是差异和落后,总是有意无意忽视这种隔离。现实世界的每一声爆炸、每一滴鲜血都证明他们错了。贫穷还在,就不会有和平。历史并没有终结,只有所有人的全球化,不会有富人的全球化。

拥有尤努斯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孟加拉贫民的幸运。他能够一直和穷人呆在一起,把小额贷款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又能够清醒地引导他的客户,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靠分享富人致富的方法,不能直接抢夺富人的财产。

总理在200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引用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话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破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难题,正需要“穷人的经济学”,更需要尤努斯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的“穷人银行家”,以“27美元贷款”这样脚踏实地的办,去,帮助人们战胜贫困。

上一篇:尚雯婕:梦想照进现实 下一篇:皇孙诞生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