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的启示

时间:2022-08-27 03:30:30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的启示

【摘 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 简称FH)是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知识,能更快速的适应实际工作,因此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重视实践教学是其办学特色和成功所在。因此,FH的实践教学成功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双师型

0 引言

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转型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单位,是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作为全国35所发起单位之一参加了首批改革试点的行列。

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教学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面向企业的培养目标和独特的“3+1”学制

应用科技大学强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制规定为4年,其中包括一年的实习期。充分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这也是决定并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2 就业取向的实践教学环节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合理使用,行之有效。FH的教学有鲜明的实践导向,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原理的推导和分析,而是强调科学知识和方法如何应用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偏重与那些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学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应用的变化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另外,FH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术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懂得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基于此,不少应用科技大学还设置了“双元制”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工程师。FH还根据就业体系的需求变化及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课程体系。

1.3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应用科技大学的专职教师任职资格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在有的应用科技大学,还要考察应聘者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除此之外,FH拥有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为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他们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1.4 企业参与实践教学

应用科技大学的学习地点除了在校内,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之处。在企业中学习是应用科技大学学习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型企业一般都设有实训的生产岗位和企业培训中心,中小型企业则提供实际生产岗位,为实践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在实习期间企业有专门的辅导教师指导、考核和评定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鉴定,学生则要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企业参与教学还体现在把师傅、技工引入课堂,定期聘用他们来讲课,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

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给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的启示

2.1 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应该把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型发展,其地位和学术型大学应该是平等的,但培养目标不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性人才”。这种人才掌握必要的基础学科知识,并能够系统的应用学科知识进行工程、产品的设计,具有应用技术推广、集成开发、技术管理与技术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要重技术、重技能、重应用。

2.2 培养“双师型”教师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不行的。因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的起到主导作用,更适合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我校具有工程背景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师缺乏,这是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之一。实践教学改革对教师具有极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长期地与企业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我校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非常紧缺,有些教师虽然有企业背景,但没有或很少有参与大型工程建设的经历,对教学项目的设计、项目团队的组织与运作缺乏经验,难以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对于我们实践教学改革是个挑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与企业产研合作。另外,聘用一定的具有企业背景的兼职教师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3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属于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实践课程建设得不到重视;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内容陈旧,更新慢;在课程安排上,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偏多,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偏少。其次,高校对实践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实验实训环节安排方式落后,探究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没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人才质量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转型的关键。

2.4 加强校企合作

目前我校部分专业已经列为“校企合作”的对象,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存在学非所用、产学脱钩等现象。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强调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采用“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在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践和技能培训,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或工程实践中去,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就业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加强学生、教师和企业的交流,并将企业在技能、技术、能力等要求不断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M].重庆:西南大学,2008.

[2]禹华平,杨海艳.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10(1): 22-23.

[3]薛文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J].理论导刊,2010(6): 91-93.

上一篇:合唱教学应坚持“三多三少” 下一篇:一种易忽略的单、双极性SPWM波产生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