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

时间:2022-08-27 02:32:41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学会通过正确地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4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有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同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必要前提。

一、注重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朗读,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全身心地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语速,轻重缓急,让学生进人意境。特别像《怀念母亲》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深的爱,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也就体会不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自己必须学会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认真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

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时,文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就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的晴朗和开阔,叫人心情特别愉快。学生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去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对于说明文,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就可以了。

三、着重抓好重点段落朗读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会读会写会说,任何一堂阅读课都不可以脱离这个“第一要务”。以理解、品味句子为教学重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写优美句子,学会读写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文的重点段中,一般用词准确,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怀念母亲》中的第一自然段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懂句中蕴含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泰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无畏,对己团结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快学生对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前提下,指导进行背诵,直到熟读成诵,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学会通过正确地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作用 下一篇:初中片段作文实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