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法

时间:2022-08-27 02:09:57

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13-02

2016年元旦,我在宜宾县柏溪镇的一次聚会上,亲耳听到一个据称是六岁的小孩背诵了圆周率后一百四十位数字。在感叹这小孩记忆力惊人的同时,我也在思索记忆是不是有什么方法。

学习地理,离不开必要的记忆,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按大纲要求有一半内容需要记忆。怎样才能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记而不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时间,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一、相声法

相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它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让人们喜爱不已。世界地名繁多难记,假如我们把这些地名串联起来,变成参观访问记,再以说相声的形式来互相交流。大家就会在一片笑声中轻轻松松地记住这些地名。

二、歌诀法

即用所学地理知识编成押韵的歌诀或俗语,这种记忆法朗朗上口,效果不错。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港澳。又如,中国省级行政区的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再如:“路上行人热得汗直冒,稻在田里哈哈笑”,反映了气温与农作物的关系,说明水稻生产需要的气温条件就是高温。

三、谜语法

即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而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猜谜语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旅途平安――旅顺、不用武力――文莱、久雨初晴――贵阳、法官进羊圈――沈阳。

四、形象联想法

即把所要记忆的内容,借助人们的形象思维,联想成某种实物、数字、字母或几何图形。这种记忆法能把枯燥的地图形象化、具体化。例如陕西省像钥匙,黑龙江省像警帽,甘肃省像哑铃,青海省像兔子,湖南省像人头,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等。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形象,便于记忆,但要经过认真观察地图才能找出规律。

五、因果记忆法

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体,所以记忆地理相关问题时,要注重地理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环境为线索,把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例如:西亚气候属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以这个问题作为“果”找出“因”来――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再以开始的问题作为“因”找出“果”来――导致地面河流很少,农业适宜发展畜牧业。这样通过“因”推导“果”或者由“果”分析出“因”来,记忆时知识就系统多了。

六、归纳记忆

即对某些知识总结分类,串成一条线。如我国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归纳后可知:①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是800 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③是暖温带与亚热带通过的地主。④是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⑤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⑥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七、类比法

即把相似或相近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将纷繁复杂、零零碎碎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找出异同点,在比较中记忆,即把同类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加以记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南北美洲地形特点时,可将二者进行比较记忆。它们的地形都分成三大地形区:地势都是西高东低,西部都是高大的山地;但它们之间又有不同:南美洲,东部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北美洲,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高地(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地 。)运用这种记忆法,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清楚地把握类似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便于记忆。

八、列表记忆

即把内容易混的地理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对比,加深记忆。如在学习世界的自然第一节时,对各自然带的名称、范围、气候特征、动物、植物可列一张表格进行上下、左右对比,使几个自然带的知识一目了然。再如:记德国地形与农业也可采用此法,列表比较南、北的气候、土壤、地形,形成鲜明对比。

九、故事、谚语记忆法

地理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如在讲授洋流一节中密度流的知识点时,可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潜艇借助洋流偷袭盟军船只的故事。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洋的名称、表层和底层洋流的流向也会被牢牢记住。地理谚语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学中引用恰当的谚语, 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的作用。如描述黄河巨大含沙量的谚语“ 一碗水,半碗泥”;描写横断山区垂直气候的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锋面引起天气变化的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综合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知识,只能记住 15% 的知识,依靠视觉能记住 25%。而既看又听,能记住 65%的知识。教学实践也证明:从视觉得来的知识比从听觉得来的知识记得准确些; 而从感觉得来的知识比从视觉、听觉得来的知识记得更扎实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看、写、听、触等方式,把学生的各种感观调动起来,共同协同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

上一篇:开窗洞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研究 下一篇:初探英语中“俚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