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安全输血

时间:2022-08-27 01:32:54

如何做好安全输血

[摘 要] 输血是临床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安全合理用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但是,输血不当也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传播传染病性疾病以及引起纠纷等。为确保安全输血,护理上应做到取样、处理、储存、核实、管理等方面准确无误,输血前执行告知制度。掌握各种成分输血特点,进行输血全程监控,规范输血程序准确记录。更好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关键词:做好 安全 输血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32-02

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是广大输血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如何做好安全输血工作作综述。

1 输血常见的反应及预防

1.1 发热反应

对已有发热反应史的病人可输用少量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或在输血时用白细胞过滤器。应用成分输血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

1.2 过敏反应

是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发生率为30%,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单纯荨麻疹,可减慢输血速度,密切观察遵医嘱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重度反应出现休克症状者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1.3 溶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直接与输血的申请程序,配血、发血和输血过程的组织管理程序或严格程度有关。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型,并重做交叉配血实验,保留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防肾衰等抗体休克治疗。预防溶血反应要严格规范配血操作规程和输血规章制度,严防采样、登记、标签和核对等环节出现错误。

1.4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污染细菌的种类、毒性、数量以及患者的原发病和免疫功能,虽是发生的极个别情况但后果严重,应高度重视,如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抗感染,尽早联合使用足量、强效、广谱的抗菌素,病原菌确定后,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抗休克、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 加强安全输血的法律意识

制度的健全与实施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在输血全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现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举证责任倒置,使护士在输血工作中除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外,还应增强其法律和证据意识,对病人输血全过程原始记录,如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送输血科。输血治疗同意书,血型鉴定报告单,交叉配血报告单,护士认真整理,随病历完整、规范的保存。

3 加强学习输血知识,提高输血质量

近年来,临床输血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成分输血的开展,使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各种特殊成分输血的输注特点,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1悬浮红细胞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轻轻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严格掌握输血速度,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般情况5-10ml/min,输血开始前15分钟(2ml/min),急诊失血病人根据病情而定。

3.2机采血小板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血小板的功能可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故应尽快输用。

3.3新鲜血浆使用前用37℃水浴融化,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絮状物不能输用,溶解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3.4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贫血的病人,血中存在多种抗体,建议输用洗涤红细胞,以清除部分抗体,减少输血反应,护理人员要注意,洗涤红细胞是开放制备的应尽快输注,因故不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专用冰箱内保存24小时。

3.5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病人,目前,临床用于大失血病人止血效果甚佳。使用前用37℃水浴融化,肉眼观察淡黄色澄清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絮状物不能应用,溶解后及时用完。

3.6在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成分加除生理盐水以外的药物,因药物加入后可能改变血液中的PH值,离子浓度和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所以同一时间需要输其他液体或药物应通过不同静脉通道进行。

通过加强对安全输血的认识,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增强法律、证据意识,严格把关注重资料保存,对所有涉及到输血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全面培训,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可以降低输血风险使临床输血做到安全有效。

上一篇:持续低流量吸氧的观察、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胃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