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自教育”办学特色认同感的策略

时间:2022-08-27 12:49:47

提升“三自教育”办学特色认同感的策略

“三自教育”传承了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学习互助的合作精神,钻研拼搏的进取精神,探究创新的开拓精神,自求发展的自主精神”这一办学核心理念,出发点是促进师生的发展,其核心价值就是强调以人为本, 让每一个16中人主动和谐地发展。

认同有认识同化的意思,是对某一现象承认认可并且自愿地按其规范行事。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认同感是一种情感和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认同感,也称为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本研究拟对我校“三自教育”办学特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提升认同感措施研究,为更好凸显办学特色、为学校实施“学校特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规划建构“校史课程体系”

有78%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或者非常希望进一步了解“三自教育”理念,这体现出学生对“三自教育”深层内涵的渴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特色认同感的重要契机。结合课程设置的思想,笔者认为构建“校史课程体系”,是对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系统诠释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利于形成区域竞争力。建构“校史课程体系”,有利于全校教师梳理对“三自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能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认知,可以做到“有本可依”。从而更好解决班会课“三自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借鉴有关学校校史教育的做法,可以在增强学生对学校办学进程的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对办学文化的认同。建构“校史课程体系”,有利于了“三自教育”内容具体化,也能深化对“三自”的实践。可以通过课程的介绍,方法论的介绍,培养学生的“三自”习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办学质量提升。

二、提升战略高度,师队伍认识

在学校发展战略的管理中,特色战略在学校发展种有突出的地位,推动了学校持续发展,提升了学校内在素质。因此从战略高度加强教师队伍对“三自”的认识,并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渗透影响学生对“三自”的理解,从而实现认同和内化。

针对学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队伍,建立校本师资培训机制,开展针对不同阶段的“三自”教学理念的系统化培训,一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对“三自教育”和课程整合,一方面总结有效整合的教学经验并予以推广。既能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也能实现办学特色和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在继承和延续中发展,深化。

三、建立“三自教育”课堂模式和评价体系

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理论层面的研究和诠释,而是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新课程理念注重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我校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中也大多能做到。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能否坚持不懈地围绕“三自教育”开展课堂组织、教学设计、活动落实,也成为能否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习惯和唤起起内在需求。

以名师示范和科组教研强化“三自”课堂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注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三自”习惯;以科组为单位,研讨如何有效开展“三自”课题模式,通过“上课-评课-优化”的过程,促进学科组教师对办学特色内涵的理解,并通过教学开展,实现对学生教育的目标。

在教学评价方面,加大“三自”权重。在原有三维目标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三自”理念设计和达成的评价,促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三自”的目的。从学校层面,可以开展教案设计和评价等教学教研活动,从教学评价中强化“三自”认知,提高“三自”认同。

四、点面结合开展“三自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归属强化认同

作为学校德育部门,总结目前阶段有关“三自教育”开展情况的经验,系统规划学校开展“三自教育”的方案,有效指导各年级、各年龄阶段开展活动。如新生开展了解办学特色、体验“三自教育”的活动;中间年级开展深化“三自”主题班会、或者相关活动。毕业年级征集学生有关办学特色体悟,可以尝试邀请初高三优秀校友开设团课讲述“三自教育”和自身成长的实例。

在活动开展方面,优化“商品交易会”金融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科技节展演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加大对活动过程、成果的宣传展示,强化学生群体对活动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体现,通过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学生对此的认知和认同,做到活动品牌化和鲜明化。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普通高中“三自”教育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号:2010TJK199)的成果】

上一篇:老师摔了一个大跟头 下一篇:人总是要做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