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缺口成因分析与融资匹配问题初探

时间:2022-08-26 11:48:23

企业资金缺口成因分析与融资匹配问题初探

摘要: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资金缺口分析的重要性,进而对资金缺口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资金缺口产生的不同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融资产品,使企业能够在与金融机构谈判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保证贷款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增强信贷产品的匹配程度,提高融资谈判的效率和效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资金;缺口;融资;匹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她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信用体系的存在,销售资金不可能实现一次性收款;由于生产设备投入较高,在不追加注册资本的情况下,更新改造支出不可能通过当年销售结余全部解决,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通过对资金缺口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企业贷款需求产生的真实原因,既是企业与金融机构谈判的基础,又是企业检验资金缺口与融资产品匹配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资金缺口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通过对目前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不少企业贷不到款,并不是因为银行有意刁难,而是有些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的时候,往往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贷款需求,诸如,为什么贷款,贷款多长时间,贷款金额是多少等问题未能真正的分析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简单的以“资金短缺”“短期借款”为由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当然无法得到满足。

1.资金缺口分析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口成因不明。“为什么会资金短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局面,往往不假思索,便简单地将缺口成因描述成“流动资金短缺”,将信贷资金用途描述成“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并以此为由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

(2)资金缺口期限不明。在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后,因为未对资金缺口成因进行有效分析,将导致资金缺口期限难以准确预计,无法确定是短期需求还是长期需求。

(3)资金缺口额度不明。资金缺口问题一旦出现,将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但是资金缺口总额并不是一出现就能全部显现,倘若不对资金缺口进行详尽分析,就难以准确估计资金缺口额度。

2.资金缺口分析不当导致的后果

(1)信贷产品错乱。由于资金缺口成因不明,导致企业在信贷产品选择上难免存在误区,出现固定资产投资造成的资金短缺却用流动资金贷款予以弥补,季节性销售资金短缺却误以为长期销售增长用长期贷款予以弥补。错误的资金缺口成因,将使企业选用不当的信贷品种,无法满足企业真实的借款需求,资金缺口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2)借贷期限错乱。资金缺口期限分析不当,使得信贷品种与资金缺口期限不匹配,短贷长用,导致资金缺口问题频现,增加借贷次数,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由于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长贷短用,将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高利率,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3)信贷金额错乱。不对资金缺口进行有效分析,就无法知晓资金缺口究竟有多大,就难以得到与需求相匹配的资金,资金不足,缺口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在一段时间后,势必会产生新的缺口;资金过多,超过资金缺口所需,又会使企业背负过重的财务费用负担,影响企业效益。

二、资金缺口成因分析

资金缺口分析不能仅由企业财务人员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了使企业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资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首先要对资金缺口分析进行分类。

1.资金缺口分析的切入点

为了准确对资金缺口成因进行分析,需要确定该分析的切入点是什么。一般而言,资金缺口分析的切入点包括对公司报表的分析,对公司销售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公司未来投资的分析等。

(1)报表分析

根据企业融资规划与增长理论,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部分,其中外部融资是指举债或者发行权益证券,内部融资是指通过企业调整留存收益实现融资。理论上,企业外部融资需要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①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需要量=满足企业增长所需的净投资额-内部融资量=(资产新增需要量-负债新增融资量)-预计收入×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

②公式法

外部融资需要量=(销售增长额×资产占销售百分比)-(负债占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预计销售总额×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

通过对公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分析融资需求时,需要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进行必要分析,这就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预计销售总额和销售净利率两个指标,则需要企业对利润表进行分析。

(2)销售分析

从企业融资需求产生的原因来看,企业大部分融资需求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企业销售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企业现有销售渠道不畅,销售规模难以增加,企业就需要增加流动资金,用以拓展销售渠道,或者追加广告费用,增加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再比如,企业销售增加,但是,现有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难以满足销售增长,需要使用项目贷款,对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或者新增生产线。

(3)投资分析

尽管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盈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融资分析时,可以弱化对投资情况的分析,恰恰相反,由销售增长需求而导致的对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扩大的需求,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企业的融资规模和进度,都应该符合投资方案。

2.缺口成因

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销售收入、以及投资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资金缺口的成因,进而计算出融资规模,确定融资期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方案,使企业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1)销售变化

企业的销售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季节性变化和长期变化,之所以区分这两部分,是因为季节性销售变化通常产生短期融资需求,长期销售变化通常产生长期融资需求。

①季节性销售变化

季节性变化产生原因是因为部分商品存在季节性销售特点,比如,羽绒服生产厂家往往会在冬季到来前,扩大原材料采购数量,并由此产生短期融资需求。企业销售部门应该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季度销售分析,具体参与部门和分析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年度销售目标,季度销售任务,产品价格,回款周期,库存情况等。

②长期销售变化

长期销售变化产生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旺盛,且这种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企业需要为此持续增加投入,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这种情况下,可以视为长期销售变化。

(2)资产变化

①资产效率下降。资产的效率,通常用周转率表示,比如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资产的效率下降,意味着同等时间内,同样的产销规模下,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资产损耗成本。

②固定资产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与流动资产不同,固定资产通常来说,体积大、价值高,其更新改造耗时长,影响周期也长。

(3)负债变化原因

①商业信用减少。一般而言,企业由于销售不畅,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债务不断增加,偿还债务的周期不断延长,供应商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通过调整会企业的商业信用级别,采取缩短应收账款账期,降低应收账款金额等措施,由此产生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

②债务替换。这里所说的债务替换,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承债的方式,达到改善商业信用水平的目的,比如,在应付账款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出具承兑汇票,增强债务的履约保障,或者将一个债权人替换为另一个债权人,比如,向银行借款以偿还某个债务人的欠款。

(4)其他原因

①利润率下降。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有足够利润支持股东分红和投入企业再生产。当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可供股东分配和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必然减少,单从企业再生产来看,其规模将难以持续扩大,由此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

②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将按照年度经营计划稳步开展,基本实现资金状况有序可控,但是,如果企业遇到计划外支出的大量增加,比如保险之外的损失、高额法律诉讼费用等,会导致企业出现新的资金缺口。

三、资金缺口与融资匹配

企业出现资金缺口后,准确进行资金缺口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提高融资的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通常,融资计划可以从期限、品种、时效性进行细分:

1.融资期限

(1)短期融资,融资期限低于一年的融资需求。根据前述资金缺口的成因分析,企业出现季节性销售变化、商业信用减少、债务替换、利润率下降、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等情况,应该通过短期融资予以匹配。

(2)长期融资,通常指融资需求在一年以上的融资需求。长期销售变化、资产效率下降、固定资产改造等需要长期融资予以匹配。

2.融资品种

(1)贷款:可以采用贷款方式解决资金缺口的情况比较多,销售变化、资产变化、负债变化中的商业信用减少、利润率下降、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都可以通过贷款予以解决。

(2)票据:按照票据管理办法,现阶段纸质票据的有效期为半年,电子票据的有效期最长为一年,因此,通过票据融资的方式,往往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缺口,比如:季节性销售变化、商业信用减少、债务替换等资金缺口。

(3)其他融资方式:除贷款和票据外,银行还能提供保函、信用证、应收账款保理、产业链融资等多种模式,由于其产品的指向性较为明确,都是通过利用某些产品的担保、质押获取信贷额度,提供一下创新的金融服务,因此,无法将资金缺口的成果运用在这些融资方式上。

3.融资时效性

对融资产品的时效性进行区分的目的是,时效性较强的融资产品,企业议价能力差,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时效性较差的融资品种,则反之。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前,有必要分析融资需求的时效性,以便匹配合理的产品,降低融资费用。

四、结束语

一般而言,解决融资难问题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资金缺口产生的真正原因,以便在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支持的时候,有理有据,使金融机构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真实的贷款目的,以配备恰当的信贷产品,最终解决企业资金缺口,支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熊 涛(1982-),男,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

上一篇: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下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中有效运用微课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