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支点”

时间:2022-08-26 10:10:54

寻找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支点”

五年级学生胡某是全校有名的“捣蛋王”。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是“问题学生”,二、三、四年级“逐步升级”,以至几任班主任为之头疼,同学畏而远之。新学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又多次接到状告该生的纸条,口头申诉。一天上午,胡某被班主任“抓”到办公室,在那儿“面壁思过”。但胡某对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视若罔闻。难道这位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不!一定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对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于是,我与班主任一起“会诊”分析了该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及这几年的“成长经历”,最后我们“敲定”了一套方案。下午,班主任把胡某“叫”到办公室,态度缓和地问:“你能为老师做件事吗?”一脸狐疑的胡某轻声问:“什么事?”“你下午放学后,把男生厕所打扫一下,好吗?”胡某脸上显出为难的表情。“这件事难道你不会做吗?以前做了许多不好的事,现在就不可以做一件好事?”班主任目光直视着他,满含期待,不乏温情。沉默良久,胡某终于勉强答应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到厕所去看了一下,厕所扫得还挺干净。晨会的时候,我以教导处的名义,宣扬了这件“好事”,许多同学向胡某投以惊奇而赞许的目光。我发现胡某脸上也露出了些微的“得意”表情。晨会结束,我又当面“嘉奖”了一番,该生十分感动。我“乘势而上”,询问他现在的感受如何?胡某羞喃地说感觉好极了。我开导说:“一个人做好事很快乐,同学、老师都关注你;而你以前呢,同学‘说’你,老师‘烦’你,你自己也过得挺压抑。”他心悦诚服地点着头。为了巩固“成果”,我又特意安排胡某担任学校总值日生成员,参与全校的卫生检查。从此以后,胡某一天天“好”起来了,工作负责,经常做好事,学习也开始认真起来了。

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而自信则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和耐心,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胡某从前之所以“劣迹斑斑”且“屡教不改”,是因为自卑,缺乏自信心,同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而后来之所以有转变,且转变较大,关键起作用的一点是那个“支点”――自我前后行为的“比照”给他心灵带来的欣慰、被赏识和重拾自信的感受。这种行为“比照”法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做人。(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响滩三村圩小学)

上一篇:我与“2311”的秘密行动 下一篇:《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