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点的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设计原则及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08-26 09:03:57

地铁站点的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设计原则及人性化设计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出行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地铁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而受到了社会群众的青睐,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缓解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完善城市的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地铁站点的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设计原则及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地铁站点和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展开了相关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地铁站;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设计原则;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各省市城市发展脚步的日益加快,城市交通运输功能实效性低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交通拥堵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瓶颈性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合力解决城市交通运输问题成为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和处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 城市地铁建设的必要性

地铁作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具有交通运量大、行驶速度快、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时间精准、节能环保、污染率低、占地面积小等方面的优势,是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规划线路的交汇点和车辆段等节点,分流轨道交通沉重的客流压力,争取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为市民提供一种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出行选择,从而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显著的提升城市形象。

二、 城市地铁站点综合开发的相关理论和要求

地铁站点在综合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的相关要求,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对地铁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地铁站点的选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一) 以城市一体化建设为核心

地铁建设作为实现城市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铁站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地铁站点综合开发的相关指导下,以实现城市一体化建设为核心,在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前提下,提高地铁站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地铁站点覆盖范围内的集约化发展和建设,在地铁站点的动脉上搭接支脉,除了加强周边公交专线的规划设计,还需要将地铁站点设置在社区之间,在社区周边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商业建筑内导入地铁站点功能,将地铁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积极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和完善“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二) 强化与城市的衔接性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优化地铁站点设计,为广大的乘客提供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的换乘服务,强化地铁建设与城市的衔接性,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的整体效益,将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商业元素、软件设施、硬件基础、环境设计等各种服务细节进行统一的、有机的结合;同时,地点站点在综合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地铁站点设计符合地铁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相关要求,提高地铁站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城市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原则

地铁建设与轻轨建设不同,轻轨建设属于有轨电车,属于地面设计;而地铁建设又名地下铁道建设,顾名思义,地铁建设属于地下设计,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不同,地下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人们在地下空间内,很容易产生沉闷、不安、压抑的感觉,如何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消除人们的这种不良反应,成为地铁在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 维护空间秩序

在针对地下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重点放在维护地下空间秩序,创造高效、有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条件方面,通过对地下空间内墙体形态和色彩、装修的材料、装饰运用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设计,在对地铁站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注意地下空间的简洁性、明亮度等相关的设计,在色彩的处理上取浅色调,以色彩鲜艳、醒目的导向牌,广告灯箱作为点缀,使乘客在地铁站里感到轻松、方便;同时,加强地下空间的明亮度,满足地铁运行和乘客通行的需求,缩小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差距,例如我国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在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将站台的平均照度为300-350lx,光源选择色温4000k,显色指数为80以上,为乘客营造了视觉舒适,清晰度高的环境。让过往的乘客感觉明亮的照明环境下更加的安全、温馨、舒适,消除乘客的紧张感、压抑感。

(二)加强地面环境与地下环境关联的紧密性

将地下空间打造成为及地铁站点、商业、娱乐、休闲、地下通道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地面环境与地下环境连接的紧密性,让市民既可以在地下空间内舒适的休闲购物,又可以快速的出行;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多数的乘客在进入地下空间时,会出现方向感、时间感和空间感迷失的问题,因此,在对地铁站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地铁站点内空间组织、引导标识标牌设计,提高乘客在地下空间内对方向感的辨识度。

四、地铁站点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在针对地下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维护空间的秩序、加强地面环境与地下环境的紧密性,还需要加大对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地铁站点作为乘客进行换乘,以及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和感觉场所,地铁站点的人性化设计科学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形成。因此,我国在进行地铁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地铁站点的人性化设计,例如,青海地铁三号线在站点设计中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特色,设置的带地图查询功能的自动售票机、零钱自动兑换机、便利充电器方便乘客的临时需要,在地铁站点空间的墙体上设置电子屏幕播放新闻及制作精美的影视广告片,既缓解了乘客等车的枯燥感,又使地铁站获得和附加收益;大量的设置自动扶梯,并设置了残疾人专用电梯出口,使残疾人也能享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设置了相关的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便于乘客换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从侧面上提高了青海的城市形象,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尤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要进行超前、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地铁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到地铁建设的成果,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蓉,陈乃志.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可开发商业空间研究——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为例[J].四川建筑,2010(26).

[2] 周轩.基于地铁站出入口综合利用的城市空间整合思考——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农业东路站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0(13).

[3] 卢济威.陈泳.推进地铁站地区体系化——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2011(15).

[4] 黄莹莹.暖.陈渠.广州市地铁沿线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对比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18).

上一篇:试论多角度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下一篇:解读光与建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