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探析

时间:2022-08-26 08:27:04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探析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休闲购物、娱乐交友的重要渠道,网络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成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德育教师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对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教师可以从网络道德教育理念、自身职业素质、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借鉴传统道德等途径推动高校网络德育的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虽然终极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念必然不同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高校德育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平等自主、开放包容等先进德育理念,促使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完善、素质提升同步进行。

1“.以人为本”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在当今政治经济以及网络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大学生越来越渴望实现个性化发展,传统的“一刀切”、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以人为本,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应有之意。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高校德育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高,要动员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指导都要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在教育的效果上应该力求达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平等自主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在网络虚拟世界,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都具隐蔽性,使传统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处于服从地位的状况已发生改变。首先,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机会上,双方都是平等的。其次,网络道德教育的交互性使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教师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中,学生有选择性接受信息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有信息,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加强。由此,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平等自主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切忌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减弱教育的实效性。

3.开放包容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网络世界是开放的虚拟世界,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高校德育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在坚定自己立场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要善于利用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开放包容理念,就是要正确对待开放的网络环境,灵活变换教育方式方法去适应开放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也要对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自由性具有足够的开放和包容。

二、德育教师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高校德育教师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其自身网络道德素质、网络技术的高低,都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息息相关。

1.树立网络道德意识

高校德育教师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若自身无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其教学内容必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不易于学生接受,无意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要培养高校教师的网络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观念的作用,提高其道德自觉性。高校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有维护整体利益的、平等互利以及道德自律意识,在网络世界中,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抵御有害思想的侵袭和腐蚀,不参与任何违反网络道德的活动,要自觉遵守维护网络道德规范,帮助净化网络环境。

2.提高网络应用技术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除了要了解网络的特点外,更要熟络网络技术。高校德育教师要在知晓网络道德教育理念、特点的情况下,不断改进自己的网络技术。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网络技术制作道德教育课件、创建网络道德教育论坛、创办网络道德教育期刊。在制作网络道德教育课件时,要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切忌局限于单调的文档、PPT演示文稿。在创建网络道德教育论坛时,要抓住学生心理,结合当今的时事热点展开讨论,切忌陈词滥调,内容空洞。在创办网络道德教育期刊时,要认真务实,理论与实际结合,要学会创新,切忌纸上谈兵。

三、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是在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继承。但是由于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在教育环境上、技术支撑上不一样,所以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创新。高校德育教师应该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探求长久有效的网络道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舆论引导法,主体交互法,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法。

1.网络舆论引导法

网络舆论引导,是指基于网络平台,通过舆论手段,逐步给网络主体以正确的道德引导,以疏代教,实现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由于大学生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很高,因而进行网络道德的引导,能优化教育效率,普及教育接受面。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不仅要加强网络舆论信息的监督,更要对网络舆论信息加以筛选,还要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使大学生接受积极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运用网络舆论引导法时,要坚持舆论的正确性,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坚决和不良的舆论信息做斗争,让大学生在正确网络舆论的引导下,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2.网络道德教育主体交互法

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交互法,是指“教育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交互的特性,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从而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互联网的特性使得网络主体的社会交往互动范围不断扩大,且交互对象更加广泛,能顺利实现与多人的同时交流。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互动,通过论坛、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等交互工具开展讨论,交流各自观点与看法,并集思广益,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主体交互法的运用中,不仅学生与学生要交流互动,老师更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地位和学生交流互动,要形成学生之间乐于交流,师生之间渴望交流的良好局面。

3.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任重道远,除了进行虚拟世界的道德教育,必须进行网下现实世界的继续道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由于网络上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隐蔽性,使得教育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但是网络上的虚拟教育也有其局限性,不能时刻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是随时随地变化的,网上网下思想有差异,这就要求在对教育者进行网上道德教育以后,还必须了解其网下现实世界的思想道德状况,对于不良的道德思想,要进行继续引导,继续教育,提高其对网络道德的认识,用以巩固网上道德教育的有效成果。

四、借鉴传统道德思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是引导大学生道德践行、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性,决定了网络道德建设离不开现实传统道德的支撑。

1.重视道德责任教育

中国古代学者和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道德责任的教育和践履,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定为当时的德育目标。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责任在本质上体现了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没有意志的自由,也就不能保证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当然也就不存在对选择结果负道德责任。根据这些理论,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性和责任感,才能适应网络社会交往和生存的需要,也才有利于维护网络社会的运行秩序。高校教师要通过开展道德规范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同时,教师也要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中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并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并且,还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介绍古今道德责任模范去感化大学生,使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形成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2.注重儒家“慎独”思想教育

“慎独”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思想之一,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认为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由此可见,网络道德教育在虚拟环境进行,且无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慎独”思想教育必不可少。进行“慎独”思想教育,要教育大学生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使用诚信文明的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理念,加强自我网络约束,要把道德他律意识内化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浓厚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平台。

作者:贾友枝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下一篇:食品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