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是扩大农村消费力的根本着力点

时间:2022-08-26 07:43:28

促进农民增收是扩大农村消费力的根本着力点

【摘 要】近几年来,宝鸡市农民收入有了较大较快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带动了农村消费力的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发展。但与此同时,收入水平低、消费环境混乱、市场监管缺位、消费热点不足等因素制约农村消费力的进一步提高,其中收入水平是扩大农村消费力的最主要因素。制约增收的因素主要有: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还不够完善,国家财政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等。本文提出促进农民增收是扩大农村消费力的根本着力点,从分析农民收入组成结构入手,根据目前收入组成特点和不同方向,分别提出增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村消费力

十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我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挑战,提振内需、扩大消费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但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消费力贡献远远低于城镇,一直存在消费总量不大,经济带动能力较弱客观现实,究其原因,低收入已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农民增收是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重要基础

十报告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的目标,并且首次提出“收入倍增”的具体量化指标。“收入倍增”的提出,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目的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重点在于加快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农民作为低收入的主要代表人群,受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不够完善,国家财政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等原因,增收的任务尤为艰巨。

二、农民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农村消费力进一步释放

(一)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二)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品结构升级,消费市场热点活跃

国家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促进农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活跃,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活动的逐步退出,2012年6月1日起国家开始对农村地区的节能空调和液晶电视进行直补,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即将启动。从消费支出的结构看,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比例较大,2011年宝鸡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和衣着消费的支出分别达到1365元和27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9%和28.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费用支出达到1163元,同比增长44.3%,同时,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支出增长迅速,餐饮、旅游、其他生活服务的支出也不断增加,不难看出,农村居民对饮食和穿着已经从温饱型转向健康、时尚型,更加注重健康、文化教育等高层次消费需要,消费观开始向追求生活品位和质量转变。2011年农村居民百户家庭拥有轿车4.2辆,电脑15.5台,移动电话201部,洗衣机83.1台,冰箱35.5台,摩托车52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增长4.5%。

三、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但收入不足仍是未来抑制消费力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收入结构优化

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组成。从近几年各项收入对增收贡献来看,呈现出几个特点:

1.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的最主要来源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外出务工或本地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去向,带动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的绝对值贡献从2010年起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42.1%上升到45.3%,家庭经营性收入从2010首次低于工资性收入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48.3%下降到2011年到43%。

2.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

随着国家各项财政支农政策的推进和粮种补贴、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惠农资金的落实到位,以及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贡献增大。

3.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仍以农业收入为主

农民增收持续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有:(1)城镇化水平较低,现有城镇的人口承载力有限,抑制劳动力的转移就业;(2)县域经济增长缓慢,三产比例不协调,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工业不强、服务业发展缓慢对就业带动作用不强;(3)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和化肥、种子、膜具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农业成本居高不下;(4)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就业层次仍处在较低水平,大部分集中在建筑、制造行业;(5)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规模化经营还未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少;(6)对农村产业发展指导性不强,对农产品的价格调控和市场风险调控能力还较弱等等。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收入在地方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改变消费率过低、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

一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建议有:(1)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机制,建立专业的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就业指导,免费进行就业人员登记、及时提供就业用工信息;(2)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做好就业后的持续跟踪服务和培训内容更新;(3)建立农民工工资维权机制,加强企业工资监管,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工会组织,提高务工人员工资议价能力;(4)鼓励优秀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在资金、技术、场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5)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城镇就业承载力,加快劳动力的转移流动,提高就业安置率;(6)保持工资性收入与地区经济的同步增长,建立收入与物价的关联性增长机制,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实际影响等等。

二是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1)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把果、菜、奶畜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2)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行业龙头,增强对当地农户的带动作用;(3)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各种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4)积极发展农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及餐饮服务类产业,如绿色观光游,果菜采摘游,体验互动游等,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5)加强农村产业政策指导,提高对农产品的价格调控和市场风险调控能力,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及时提销信息,建立绿色通道,减少农产品产销环节,最大限度让利于农户;(6)落实好国家各项补贴政策,根据市场需要,适时采取基础农产品、生猪奶畜产品市场指导价和最低保护价,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

三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由土地租金收入和征地补偿收入构成。(1)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保证流转土地的用途,这样既能保证农户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又保证土地未来继续生产的性质,而且可以安排农民在承包人企业上班,增加其工资性收入;(2)加强小产权房屋的管理,限制非法转让出售农村宅基地行为,鼓励农民自有房屋的改善和出租;(3)规范城市征地补偿制度,确需因公共利益而征地的,应参照市场价格制定较为合理的补偿方案,并且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

四是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主要措施有:(1)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品投入,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公路的修建,硬化村内道路,实现户户路通、水通、电通、网通,为消费的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2)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扩大基础教育投入,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和交流;(3)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增加医疗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配备,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报销制度;(4)提高农村居民最低收入保障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低收入人群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挂钩制度,提高农村低保、五保的供养标准,实现应保尽保;(5)继续加大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利用关天经济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补贴资金,增加市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比例,扩大补贴范围,落实好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

[1]2005――2011年度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011年宝鸡市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陕西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陕西经济信息网、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作者简介】

史新红,供职于中共宝鸡市委党校。

上一篇: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术并发症的... 下一篇: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病害与防治问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