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导向的广东省职业院校改革

时间:2022-08-26 06:38:04

人力资本导向的广东省职业院校改革

摘 要 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职业教育、地区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本需求的系统影响模型,研究不同发展情景下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需求变动情况及政府与职业院校在未来可采取的措施,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未来职业院校培养的劳动力提供巨大容纳空间,未来20年广东省每年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需求量约为40~70万人;二是从中长期来看,职业院校必须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通过量身定制式培养使市场每年增加约20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

关键词 人力资本;职业院校;系统动力学;仿真;广东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4-0025-05

一、引言

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1]。职业教育是与生活、生计、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对群服务”的社会功能。职业院校社会功能的内涵是开展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2]。然而,有研究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对自己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忽视自身优势、贪大、求全、追高的倾向[3]。其具体表现是:一是办学理念中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4][5];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影响了大多数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6];三是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把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目标述求。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我国职业院校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职业院校如何改革才能使区域人力资本供给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到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而当前的研究较少涉及这个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改革。

二、理论分析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其数量和质量表征的资本。人力资本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通过加强对自身教育的投资行为(比如学习、经验积累),使劳动者的工作技能、技术水平、工作熟练程度、创新意识等有所提升,从而增强劳动者的增值性和生产潜力。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人力资本与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具有提升人力资本规模与质量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可以使劳动者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高等教育更具有目的性。网络经济时代,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新行业、新产品不断涌现,许多领域更新周期甚至不到5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培养适应行业技术更新、产品生产流程日益改进的高技能劳动者。作为专业的技能培训机构,职业院校能够不断培养出具有专业生产知识和熟练生产技能的劳动者,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创造效益的价值。

第二,职业教育可以确保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有效结合,使人力资本发挥最大效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力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将学校定位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摇篮。但是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对具有专业生产技术劳动工人的需求比对具有高深理论研究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物质资本(比如生产机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快于人力资本的更新速度,许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因缺乏相应的技术工人而不能及时投入使用。职业教育通过专项培养和订单式教育可以为物质资本更新配备相应的生产工人,能够将我国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程度,发挥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

第三,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人力资本形成的多渠道化和人力资本增值的快速化。职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能够为我国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劳动者。针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而又面临着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国情,职业教育可以使那些素质比较低的劳动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院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迅速,自身调整能力较强,弹性更大,能够更快地培养出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更新需求的人力资本。

三、系统动力学仿真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方法是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7]。系统动力学是建立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基础上研究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中长期社会政策模拟与分析,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因此,适用于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使用系统动力学Vensim-PLE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情景模拟。

(一)系统因素分析

从人力资本的需求看,人力资本的规模取决于地区产业发展规模,人力资本的质量体现为劳动力生产效率能否满足地区产业发展速度要求。从人力资本的供给看,人力资本的规模取决于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硬件设施,人力资本的质量则取决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及师生比。具体而言,影响人力资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1.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劳动者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也不同。不同的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对人力资本规模与质量的要求也具有本质区别。与经济增长所强调的物质资本积累的价值取向不同,发展更要强调以人为根本,即发展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换、社会进步、资源与环境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人力资本规模与质量提升的驱动力在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与物质资本改善。因此,基于人力资本的职业院校改革研究必须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之下。区域经济增长与生产技术进步既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也是推动未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

我国中长期的人力资本需求采用总体估算的方法,即人力资本需求量=总产出×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力。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力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水平越高,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越少,技术进步水平越低,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越多。

2.教学投资

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本的规模,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首先取决于政府投资的力度。从发展趋势看,职业学校将向三个功能发展,即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和社区服务,无论哪一项功能都需要进一步投资,职业学校的设施、实习条件、师资力量都有待加强。仅靠学生的学费维持职业学校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的生产实习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和加强,也需要不断增加投资。对于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应该是“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投资”的良性循环。而地区教育投资主要取决于当地税收,税收高低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师资构成

师资水平是影响职业院校培育、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因素。一项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50%的学校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师资格”。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有2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或者“有点困难”,64%的教师认为没有机会去深造,52%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鼓励教师提高知识水平的措施。这些因素表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职业院校教师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结构有待调整。教师的规模与素质是决定人力资本质量(即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二)因果关系图

根据建模目的,从各种要素中抽象出能描述系统概貌的变量有:职业院校毕业人数(Supply)、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Educrate)、教育经费支出(Edu)、专任教师规模(Teacher)、师生比(teacher rate)、劳动力需求量(Demand)、总产出(GDP)、失业人数(Stock)、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期望毕业人数(Expected Stock)、技术进步水平(Technology)。

根据上述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确定的变量集,可构建系统的主要反馈回路:SupplyStockUnemployment RateEducrateTeacherTeacher rateProductivityDemandSupply。此回路表示职业院校毕业人数增长过快造成失业人数增加,使得国家降低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资,职业院校教师规模与质量下降,进而导致下一时段毕业学生人力资本质量下降,市场对职业院校劳动力需求下降,进而导致职业院校劳动力供给下降。据此绘制出的因果关系见图1。

图1 因果关系图

(三)SD流图

通过因果关系图可以定性地描述系统的反馈机制,为了定量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将图1所示的因果关系图改绘成SD流图,见图2,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确定模型运行前相关变量的初值及动态仿真运行的参数。

图2 SD流图

(四)仿真结果分析

本文对2010~2030年在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下市场对职业院校毕业的人力资本的需求状况进行仿真模拟,主要输出结果见图3。从仿真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市场对职业院校毕业的人力资本需求呈波动下降走势,未来20年间,广东省对职业院校毕业的人力资本的需求维持在40~75万人之间。可以预期,在广东省“腾笼换鸟”战略支持下,广东省传统的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转变为依靠机器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如果职业院校不及时转变办学目标,假设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长率提高,未来20年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的需求将出现明显下降。

图3 仿真结果

数据来源:Vensim-PLE模拟结果。

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需求下降将直接导致更加严峻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加速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质量,按照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以提高职业院校人力资本优势。

通过仿真模拟,如current2模拟结果所示,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产生强有力的吸纳作用。2011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约45%,第三产业产值达24097.7亿元。相对内陆不发达省份,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其当前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则远远落后。近年来美国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第三产业由不到1500亿美元增加到100000多亿美元,增长约70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不到60%上升到80%左右。因此,广东省未来第三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劳动力吸纳潜力巨大。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改变教育培训手段,提升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来提高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质量。如图3所示,current3仿真模拟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之后市场对其的需求情况。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市场整体对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需求,但随着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从中长期看,市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会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超过第三产业发展对职业院校人力资本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未来发展应立足自身教学培训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努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以改善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的需求情况。

图4 政策仿真模拟

数据来源:Vensim-PLE模拟结果

假如通过改善职业院校师生比、提高职业院校补贴、提高职业院校财政支持等一揽子措施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市场对职业院校人力资本需求将显著上升,模拟结果见图4。模拟结果显示,通过提高职业院校师生比,扩大职业院校教师规模,提高职业院校财政投入能够显著提升职业院校人力资本质量,从而提高未来劳动力市场对职业院校人力资本的需求。在人力资本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模拟结果显示,市场对职业院校毕业劳动力需求最低约55万,最高约73万。因此,创建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界值得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影响模型,研究了不同发展情景下,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需求变动情况,以及政府与职业院校未来可采取的措施。根据仿真模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未来职业院校培养的劳动力提供巨大的容纳空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未来政府消化吸收劳动力人口的最优选择;二是从中长期来看,职业院校必须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通过量身定制培养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劳动力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紧随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新型服务业人才。广东省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从目前第三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总体呈周期性下降趋势,而新兴现代服务业则呈上升趋势。针对此,广东省职业院校未来改革应当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扩大现代新型服务业人才培养比重。

二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体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应具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上。针对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技能标准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教学方法完全切合生产实际需要,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局面,让人才培养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展开。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实力。目前,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职业院校发展与职业院校人力资本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升,采用挂职交流、访问工程师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参与行业企业一线生产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的生产动态;鼓励专业教师申请评定多个专业技术资格,构建“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等形式聘请大量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培训指导教师。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提升职业院校培养人力资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6-170.

[2]贺修炎,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J].辽宁高职学报,2007(8):4-6.

[3]黄畅.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2):116-118.

[4]张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1(11):71-72.

[5]刘合群,李海.论广东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及其对培养模式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0-63.

[6]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9-92.

[7]王其藩,编著.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riented by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System Dynamics Emulation and Policy Proposal

XIAO Cui-yun, YUAN Ming-zhi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of human capital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through investing on education. By means of system dynamics,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effect system model, which is demand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capital needs. It studies the changes of market demand on human capital cultivat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nd the mea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take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ly,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an accommodate huge space for the labors train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tur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annually demands for about 40~70 million talents train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xt 20 years. Secondly, in the medium and long run,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and increase the market’s demand fo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with about 200,000 each year through customized training.

Key words human capital; vocational colleges; system dynamics; emulation; Guangdong

收稿日期:2014-01-02

作者简介:肖翠云(1976- ),女,湖南隆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企业管理;袁明智(1974- ),男,湖南隆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司治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项目《基于人力资本导向的职业院校社会功能研究》(GDGZ12Y092),主持人:袁明智。

上一篇:教学中如何实施多层面评价 下一篇: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三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