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改革“眼睛要向内”

时间:2022-08-26 05:04:56

县级电视改革“眼睛要向内”

近读《传媒》第9期《2008:变革已经开始》一文,深有感触。的确,奥运确实使得2008年成为电视发展的一个最高峰,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后电视时代的开始。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与互联网等新的传播形态抗衡,必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问题是谁来推进传统电视媒体的改革?靠上级行政的手段、靠经济的开放?从实际出发,可能都难以到位,或者在较长时间落不到实处。

近十年来,地方台的变化起伏耐人寻味。2001年广电总局《关于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实施细则》做了10项规定。核心内容就是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把工作任务转到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上来,工作重心转移到扩大广播电视覆盖和提高广播电视服务水平上来。实质上就是中央台、省台要做大电视产业,直接把上级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同时整合电视资源,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问题是工作重心转移后,地方台多数人怎么生存?毋庸讳言,从中央层面,有点限制地方台的意味了。一招不成,现在上收有线电视,是不是原有思路的延伸?

更深刻、更猛烈的挑战来自网络世界。现在网络已经向电视发起了冲击!《传媒》第8期刊登了《明天我们怎么看电视》一文,未来电视是一种超媒体,包括传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可以判定,这是一个电视风云激荡的时代,地方台只有走创新之路,拥抱新科技,拓展新内容才能发展。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了讲话,第四条专门讲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强调电视为主流媒体,把发展和扶持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值得期待。问题是市县电视台是不是主流媒体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文件和办法。

之所以要讲这么多,就是要把县级电视台放在一个大的更加宏观的背景中去分析考量。就市县电视台而言,也经历着这种兴奋与阵痛。笔者所在的泰兴电视台总体考评在苏中和苏北名列前茅。160人,两个频道,固定资产7000万,广告年收入长期在1800万徘徊,上缴广电局350万,收支基本平衡。但观众分流现象日益严重,收视率从1998年的17%逐年下降到现在4%左右。职工收入增长缓慢,人才流失加剧。辉煌的历史已经过去,我们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壮大县域经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为地方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广阔空间。地方电视台有两个优势:一是频道优势,二是人力优势。唯有正视现实,眼睛向内,自立更生,迎难而上,创新创业,才能赢得生机与活力。

笔者以为,在现有的环境下,必须走本土化发展战略,重新整合人力,开发频道资源,尽快与现代传媒嫁接,先做强自己。具体思路:电视经营要活化、电视采制要量化、电视节目品牌化、电视互动要强化、电视保障科学化。具体办法:以电视经营为突破口,以节目制作和利用为重点,以调优生产力为核心,优化人员和部门布局,增强创新优势。

另外,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善不善于使用人已成为电视发展的根本因素。作为管理层,就是要给大家找好位子、压上担子、给他票子。人尽其才,事业兴旺!然而,近年来市县电视台人才流失加剧,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市县电视台5年以上的记者编辑多数已经走掉。都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可到最后让位给“大锅饭”思想。分析一下走的人员,多为记者编辑和播音主持。针对这样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一台三制”(即编辑记者“全额稿酬制”、行管和技术人员“效能工资制”、广告人员“全额提成制”),这“三制”最大的缺点是编辑记者及广告人员的收入总量不变,但人员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加之职称、职务晋升十分困难,结果要么走人,要么大家都想调到行管部门去。为此,要设立人才岗位基础奖,每增加一年递增一定的幅度。就要形成大家都想干编辑记者、播音主持和优秀营销员的强烈氛围。如果实现的话,会不会有人再走?要真正让人才兴台战略落到实处,发挥人才在地方电视快速发展中的创新作用、创业作用和创优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泰兴电视台

上一篇:三大障碍困扰公益广告发展 下一篇:CMMB:广电总局是否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