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独特的养生法

时间:2022-08-26 03:18:06

孔子独特的养生法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活到73岁,远远超过当时30岁左右的平均寿命。后人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对于养生,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精”,就是挑选优质好米,以免病从口入。如今恰恰相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反而容易导致便秘等问题。对于当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厌粗”,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处。孔子所处的时代,烹调技术比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脱尽的壳。也可能正是谷物的这种粗糙,让孔子在养生方面受益无穷。“脍不厌细”是说切肉要细致,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孔子这句话是说,即使餐桌上摆放着各种诱人的肉食,吃时也要控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肉吃多了伤脾胃,要注意与谷物搭配,饮食要均衡。现代医学证明,吃肉太多不仅会让脂肪在体内堆积,诱发高血压、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因此,吃肉要科学,以多禽少畜、多鱼少肉、荤素搭配为宜。

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乱”是孔子喝酒的标准。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喝酒要掌握好分寸。喝酒过量会伤肝伤肾不说,还会失态。酒一下肚,肉也会多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食不言。孔子吃饭时绝不会和弟子探讨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礼仪,还关乎健康。边吃饭边说话,食物来不及细嚼就被咽下去了,会增加肠胃负担,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此外,人们边吃边谈,不仅吃饭时间长,还意识不到“饱”的感受,往往容易吃多。

不撤姜食。姜历来受养生人士推崇,孔子也不例外。姜作为调味品可以去腥,是炖鱼、炖肉的必备食材,还能温胃散寒、解毒杀菌。“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强调吃姜可以缓解夏天人们贪凉、过食生冷引发的不适。

八不食。有八种食物孔子坚决不吃:不新鲜的粮食及肉类,不合季节的食物,颜色不好看的食物,味道不好闻的食物,切割得不合规矩的肉,烹调不当的食物,调料没放对的菜肴,从市场上买来的酒肉。

不多食。美味佳肴的诱惑难以抵挡,但孔子向来只吃七分饱。暴饮暴食是养生的大敌,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心气不足,诱发心脏病。此外,吃太多还会导致肥胖、大脑缺血缺氧等。

重食医。孔子重视食疗,对常见的一些小病有一套饮食化解的方法。中医讲“药食同源”,就是强调很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食疗前应辨别自己的体质是虚是实、是寒是热,选择对症的食物。

上一篇:畏冷者的保健与治疗 下一篇:谁让我们得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