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与商号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26 02:39:12

商标与商号的对比研究

【摘要】商标和商号作为商业的识别标记,用以区分不同的商事主体和商品、服务来源,二者皆承载着商事主体所享有的商业信誉。那么,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文章作者就商标与商号的概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商标;商号;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24-01

一、商标和商号①

(一)商标和商标权

1.商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商标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可视性标志。根据我国的《商标法》第8条规定,商标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同时也可以是上述诸要素的组合。

2.商标权的概念和性质

商标权是指商标权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所有的商标的资格或者能力。商标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是一种所有权,具有物权的一般特性。

(二)商号和商号权

1.商号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商号,又称商业名称,是用于区别不同商事主体及其商业活动的名字或者特殊名词。

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10条规定,商号作为一种名称标志,其构成要素为文字。

2.商号权的概念和性质

商号权是指商号所有人对其商号所享有的权利。商号权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许可使用权和转让权等等。此外,商号权还是一种人身权和财产权相结合的权利。

二、商标和商号的联系

(一)商标和商号的构成要素有重合

商标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同时也可以是上述诸要素的组合。而商号的构成要素只有文字。可见,商标和商号构成要素上既有完全重合的方面,又有不完全重合的方面。

(二)商标和商号都是知识产权

商标作为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显著标记,是商品信誉的载体。商标信誉主要来自企业的智力劳动。因此,商标是知识产权。商号是用来区别不同企业的。企业以自己的名称开展经营活动,而商号正是企业信誉的载体。商号的信誉同样来源于企业的智力劳动。所以,商号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已经明确地将商标和商号纳入到知识产权的范围内。

(三)商标和商号在特征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商标和商号都是一种标志,其在特征方面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商标和商号具有与其他的社会标志相同的一般特征,即简洁性、识别性、宣传性、认同性等等。另一方面,商标和商号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标志的特别特性,即使用者的独立性、内容的合法性和使用目的的经济性。

(四)商标和商号在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商标和商号在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主体区别功能。二者都够起到区别不同商事主体的作用。2.品质体现功能。每一个商标和商号都会包含一定的商业信誉。而消费者总趋向于将商标和商号与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联系起来。商标和商号的品质体现功能由此就显得尤为突出。3.广告宣传功能。一个独特的商标和商号本身就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利用商标和商号进行广告宣传可以达到使其商品或者服务深入人心的目的。

三、商标和商号的区别

(一)区分的对象不同

商标是用来区分不同的商事主体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商标的区分对象是商品和服务。商号的识别对象为商事主体。

(二)权利取得的方式和立法保障程度不同。

商标由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统一注册。我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前的审查、公告、异议、注册商标争议以及注册商标的撤销等程序。

而商号则由登记地的县(含县)级以上的工商局登记机关核准。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企业名称的取得原则上只需在当地行政区划内的企业登记管理部门检索查询是否在同行业中有与其相同的名称,即能决定是否核准。虽然该《办法》规定对那些不适宜的商号可以予以纠正。但是,该《办法》既没有明确哪些商号属于不适宜的,也没有明确核准的前置程序和对商号核准不当的纠正程序。

(三)权利范围不同

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商标所有人有权禁止他人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同类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注册或者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而按照《办法》规定,商号所有人只在其登记机关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有权禁止他人在本行业内使用与其相同的商号。

(四)时间效力不同

《商标法》第37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由此可见,商标权是有时间限制的。特定的商标在超过有效期限之后,该商标权就不复存在了。而商号权作为一种集人身权与财产权于一体的民事权利,当商事主体存在时,才存在商号权;当商事主体停止营业时,商号权也就不复存在了。

注释:

①商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商号泛指企业名称;狭义上的商号仅指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文章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商号。

参考文献:

[1]冯小青.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187.

[2]金勇军.知识产权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28.

[3]姚坤.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界定与处理[J].理论研究,2001(11):35-39.

[4]杨玉熹.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与解决[J].现代法学,1999(8): 55-59.

[5]赵爱丽,陈江华.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解决[J].百科论丛,2009(4):98-100.

[6]张春艳.彰显识别:穿行于商号,商标与域名之间[J].知识产权研究,2004(3):48-54.

上一篇:环境权是否独立于公法权 下一篇:由“卡纳安德斯之板”漫谈中国刑法谦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