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

时间:2022-08-26 02:06:15

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108-01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尊重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激发 兴趣 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诱导学生产生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把它激发出来,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那么教学中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尝到语文课的“趣味”。

一、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导入新课的词语新颖,环节生动,能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给学生一个悬念,把学生吸引住,就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力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把“自己放在心上”,这样,学生的心里就没有任何负担,就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四、教师用爱心、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情感气氛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它能诱发学生激动愉悦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来营造这种情感氛围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所谓人格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用本领来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心和真情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嗓音和行为上,教师要用一往情深的眼神、和蔼慈祥的笑脸、柔畅亲切的嗓音及简洁优雅的手势滋润学生的心田,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五、教师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有趣味,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练,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于感情。那种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说教、罗里罗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例如讲《鸟的天堂》一课,如果导入新课只说“现在学习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换成这样的语言导入:“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文章对大榕树和栖息在树上的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精心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境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意义的活动。

上一篇:试论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从《恋爱的犀牛》看当下小剧场戏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