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测癌,靠不靠谱

时间:2022-08-26 01:41:57

“五一”期间,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许多媒体、门户网站争相转载。文章先是渲染如何及时发现癌症是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而后介绍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研发出的一种检测试剂,“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网友纷纷表示:“如果这是真的,那是重大喜讯啊!”

“滴血测癌”的说法就这样风靡朋友圈。但是,向来被视为人类杀手的复杂疾病―癌症,真能仅靠一滴血就检测出来吗?

此次“滴血测癌”风波中的主角―热休克蛋白(简称HSPs)90α也叫Hsp90α,身形虽小但存在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最早,人们发现当有机体暴露于高温的时候,就会由热激发合成此种蛋白,来保护有机体自身,因此而得名。按照个头的大小,热休克蛋白共分为五类,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以及sHSPs(小分子热休克蛋白)五种。其中,Hsp90α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很快就因为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成为了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在肿瘤细胞中,Hsp90α就像“伴侣”一样,能够与多种突变或融合蛋白相结合,维持这些蛋白的稳定性,而这些蛋白大多是在肿瘤恶性转化中起关键作用。Hsp90α在癌细胞里的含量甚至可以高达其他蛋白质平均含量的7万倍。

早在2013年,同样是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Hsp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主要类型肝癌患者血液中的Hsp90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和非癌相关疾病患者,而Hsp90α的浓度变化与病情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性:当肿瘤进展、病灶增大时,Hsp90α浓度显著升高;当病情缓解、病灶缩小时,Hsp90α浓度则显著下降。

既然如此,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Hsp90α检测阳性,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得了癌症呢?罗永章表示,即便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的某种肿瘤标志物含量较高,也无法完全判定是否是由癌症引起的;有时候,炎症也会使得一些肿瘤标志物含量升高。总之,“滴血测癌”的说法并不准确。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就像Hsp90α,虽然很重要,但它也仅仅是百余种“肿瘤标志物”中的其中一种而已。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简单点说,就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肿瘤刺激人体产生的物质。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指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合成、分泌或其他组织所产生的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活性物质。自从1846年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肿瘤标志物“本周氏蛋白”起,我们的检测技术发现了许多酶、抗原、蛋白、激素类肿瘤标志物,到目前为止已经高达一百多种。

人们甚至发现每种标志物分别对应不同的癌症病种:比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AFP(甲胎蛋白)以及这篇文章的主角Hsp90α,肺癌的是CEA(癌胚抗原)、乳腺癌的CA153(糖链抗原153)、胰腺癌的CA199、卵巢癌的CA125……这些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与其他肿瘤监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

各种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但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肿瘤标志物只是一个初步筛查结果―癌症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甚至穿刺活检等细胞学病理学的检查,才能判定这个人到底有没有肿瘤。

换言之,肿瘤标志物只是一种辅助检测手段。事实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好的甲胎蛋白(AFP),也有20%~30%的原发性肝癌始终不升高。

现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各类体检机构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已成为近几年最火热的销售项目。因为只需要抽血或体液检测,对大部分人来说非常方便快捷,只要付出几千元,就能了解自己是否有患癌风险,这份付出似乎相当值得。以北京为例,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每年都接待数万人进行相关检测。

各种肿瘤标志物和高端检查有必要吗?防癌体检到底应该怎么做?在美国,肿瘤标志物通常用来监测癌症是否复发,而不是用在健康人身上。同样的,医生也不鼓励健康人盲目地做相关检查。在他们看来,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非肿瘤性的疾病也会引起标志物的升高,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甚至实验室的技术标准和稳定性都有可能会干预检查结果。很多时候,健康人会得到“假性”的检测结果,再进一步复查后,却并无大碍。

癌症筛查,因癌而异,因人而异。作为普通市民,定期体检才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有些癌症(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已经可以有效筛查,必须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效果显著。其他癌症,则应该听取医生根据个人家族病史、年龄、性别、职业因素等作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千万不要用肿瘤标志物这样带有不确定性的检查手段取代常规定期体检。这才是夸大“滴血测癌”最危险的后果。请听从医生的安排,该做B超、CT、磁共振、胃镜肠镜之类的还是得做,别用自己的生命冒险。

上一篇:画质极致化的电视 下一篇:张长华:首创中国农村“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