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华:首创中国农村“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

时间:2022-07-01 02:16:13

张长华:首创中国农村“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指出,养老服务业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要围绕老年化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广火老年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在黄海之滨的苏北地区,就有一位民营企业家以孜孜以求的大爱行动,参与投资农村养老事业,书写了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业的新传奇――

近年来,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中国的养老事业,迫切需要有担当的人去探索、去开拓。初春时节,在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在江苏省采访了知名民营企业家张长华先生,聆听了他以民间资本全身心投入中国农村养老事业的感人故事。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长华,是一个典型的苏北汉子,黝黑的脸庞,浓重的眉眼,敦实的个头,话语不多,衣着朴素,看上去很普通。然而,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壮汉,却成功创建了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办老年公寓,并组建老年协会、创办智能居家养老等服务老人的机构,在苏北地区、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创新探索出“三养合一”的养老新模式。

有人说张长华是一位光环耀眼的“爱心大使”、“公益志愿者”、“优秀民营企业家”,但在他看来,他就是一位身负“重债”依然满怀希望爬坡前行的“探路人”――为了让苏北地区更多年迈的农村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他放弃可赚取3000多万元利润的房地产开发工程,毅然投身到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农村民办养老服务业,用承载爱心的智慧与敢闯敢干的拼劲,为生活在偏远农村的老人们打造幸福安康的乐园。

“我虽然目前还负债经营老年公寓,但心中无悔,因为中国农村的养老业需要有一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来参与,我认为投资并从事养老事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值得去探究开拓的朝阳产业,我必须一步步做下去。”――这,就是江苏省东海籍民营企业家、东海华苑老年协会会长,东海华苑老年公寓董事长、东海华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长华奋斗的目标与追求。

建造东海华苑老年公寓――国内首推“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

今年48岁的张长华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陶李村,母亲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民,父亲是当地农技专家。上世纪的1988年,毕业于东海职业中学的张长华抱着对青春和未来的美好梦想,走出家乡到南京打工。在繁华的大城市南京,他从最底层的建筑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房地产公司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年薪万余元,并通过自学拿到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1997年,他看到刚刚兴起的计算机行业很有发展前景,便辞职回到苏北的连云港市,与三个朋友合伙在市区投资8万元创办了连云港华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软件组装和网络技术培训等项目,三年下来盈利80多万元,三人“分红”各获得20多万元,这是张长华离家闯荡12年后创业获得的“第一桶金”。满怀喜悦的张长华怀揣着“第一桶金”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东海县黄川镇开办起计算机培训机构,同时负责黄川区域的国家食盐销售与管理工作,这一干又是12个春秋。期间,张长华还在镇驻地创办了苏盐连锁超市,兼营当地烟花爆竹管理与销售,并开办东海友联驾校黄川分校、KTV、溜冰场和洗浴中心等。历经10多年的商海拼搏,张长华在老家陶李村第一个建造起漂亮的“小洋楼”。

2007年12月,随着市场经营模式的改革转换,张长华通过公开竞标最终以152万价格将镇政府改制的一块占地10亩的破产农具厂产权“买断”,变更为商业服务用地,准备用作扩大驾校培训基地或经营房地产商业开发。当时的小城镇建设正高潮迭起,按照当时房地产开发价格来估算,他购买的10亩地农具厂如果开发成房地产销售,最低也要获得3000万元利润。许多人都羡慕张长华的“好眼光”,张长华也在心中为自己“挣”来的商机暗自窃喜。

然而,当年突发的一起事件却改变了张长华最初的创业想法,他的灵魂受到猛烈的>中击。那一天早上,老家的村庄里传来一个非常悲凉的噩耗:一位年过七句的空巢老人病死在家里一个多星期才被村里人发现,尸体已腐烂发臭,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时无暇顾及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出殡的那天,望着老人的儿女伤心欲绝的连连自责,张长华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现在经济发展了,农村生活改善了,但老人们的养老逐渐成为一个凸显的现实问题。虽然当地党委政府建立了供养五保户的敬老院,但还有更多农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需要有一个综合服务型机构来保障供养他们的晚年生活。”此后,张长华又从相关媒体和民政部门了解到: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顺应时代需求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去探索与发展的责任,而且这项工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开发前景的朝阳产业。

基于这个思维和认识,张长华背上行囊到苏南、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调研。2011年初他写出考察报告,向县有关部门提出在家乡黄川镇建造老年公寓的发展规划,很快就得到县民政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批复。2011年4月的春天,在素有“中国草莓第一镇”盛名的黄川镇驻地,一座占地10亩的东海华苑老年公寓工程破土动工,至当年底两幢面积8720平方米的华苑老年公寓大楼拔地而起。初建成的华苑老年公寓拥有203张床位,其中,居家养老型床位100张,护理型床位103张。整个华苑老年公寓还配备了300多平方米的老人健身房、130多平方米的医疗服务室、216平方米的慈善超市及电子阅览室、爱心餐厅、多功能会议活动室、娱乐室等。

2013年6月,投资1500万元、功能设施完善、综合一体化、苏北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东海华苑老年公寓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公寓聘用20多名员工,其中招聘3名大学生人才。华苑老年公寓首期对外开放,老人的入住率达到30%。

张长华告诉记者,他投资的东海华苑老年公寓,先期采取两种养老模式。第一种为“护理型养老”:老人入住宾馆式的华苑老年公寓,每月只需交纳360元住房费、300元伙食费,基本费用计660元就可享受到系列温馨的护理养老服务;第二种为“押金型养老”:交纳10万元押金即可终身免费入住面积123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居家养老公寓,入住的老人病逝或退房后可如数退还其交纳的10万元押金。

依托华苑老年公寓为基地,经过一年的运营实践,张长华逐渐总结探索并形成具有“华苑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就是通过“消费型养老”、“互助型养老”、“福利型养老”的三种途径,推动农村养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三养合一”的养老新模式。

在华苑老年公寓的墙上,记者看到张长华创新推出的“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构架:

――消费型养老。通过开办慈善超市、中老年旅游、老年大学、康复理疗、助老医院、异地养老等“消费型”方式,提出“消费也能养老”的新观念。

――互助型养老。通过互助金养老、时间储蓄养老、床位反租养老等“储蓄型”方式,倡导“互助可以养老”的新理念。

――福利型养老。通过社会企业赞助、助老百店联盟、会员爱心捐赠、政府政策资助等“福利型”方式,拓宽“多元化养老”的新途径。

目前,张长华依托华苑老年公寓这个平台,将“消费”、“互助”、“福利”这三种养老类型有机地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形成了富有“华苑特色”、具有“华苑亮点”的“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这一摸索出来的创新属于中国养老领域的首创,得到省、市、县民政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

为了让入住公寓的老人能优先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张长华围绕国家提倡的“医养融合”发展理念进行积极探索,他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联系,在公寓内设立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室,并与市县相关医疗保健机构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医疗专家为老人体检诊疗。同时为确保老人吃住安全,他还主动到消防等部门备案,严格按规定建立消防安全通道,配置消防安全设施,并邀请消防部门到公寓讲解传授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常识,确保每一位入住华苑公寓的老人住得安全舒心,快乐地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

在华苑老年公寓,记者采访了现年85岁的老人李开喜。他告诉记者,他是黄川镇许村人,前年老伴病故,因为儿女们都在外忙碌无暇照顾他,家里留下他一人。一下子失去老伴的他,感觉内心很孤独无助,儿女们又不在身边,一次意外老人又摔伤了腿没人照顾,儿女们只好将他送到华苑公寓。两年来,李开喜每天都能和其他的老人说说笑笑,平时还喝点小酒,生活非常开心。他对记者说,来了就不走了,就在华苑过好自己最后的时光。

同样,今年82岁的张新光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人,他做了39年的乡村教师,也是老伴过世后家中无人照顾,在多次对比选择之后决定来到东海县内的东海华苑老年公寓。“俺在华苑居住了三年时间,生活很充实,每天都有人安排给俺做经络操,还有打牌、唱歌、下棋等娱乐活动。”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新光老人乐哈哈地说,“还是这里的条件好,生活环境好、医疗l生好、工作人员好,俺住得很开心!”

看着老人们一脸欢乐的笑容,张长华的心里充满了欣慰。他对记者说:“华苑人把入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能为老人们尽好一份孝心和爱心,就是华苑人最大的快乐!”

的确,向来话语不多的张长华,就是这样以他的爱心与无怨无悔的志愿行动,践行着苏北农村一位民营企业家“孝老爱亲”的责任担当,他率先推出的“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为中国农村探索和开辟民资养老的新天地,树立了示范标杆,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彩虹。

成立东海华苑老年协会――全国首创“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工程”

扬帆探索,踏浪前行。投身苏北农村养老事业的张长华,有他自己的眼界与胸怀,他深知做好农村养老事业需要组织化、专业化、体系化的指导。围绕富有“华苑特色”的“三养合一”的养老新理念和新模式,他早在2012年就创办成立了东海华苑老年协会,并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当时,新成立的老年协会需要有一个环境良好的办公活动场所,他说服妻子和儿女后,将自家位于黄川镇万亩草莓基地的两层600多平方米“小洋楼”让出来,免费作为华苑老年协会的办公活动场所。

张长华告诉记者,东海华苑老年协会的成立,让华苑的老人们有了组织化领导,老年协会不仅为当地的老人提供政策咨询,开展互助、办理老年证、老年养老金等,还组建起一支“华苑老年艺术团”,组织老人免费体检等。如今,在华苑老年协会办公活动场所,每天都能听到老人们欢快娱乐的歌声。

正是在华苑老年协会的组织与指导下,张长华以华苑老年公寓为基地,每年都多次组织华苑老年艺术团进社区、进街道、进校园、进县城,义务开展夕阳红巡回文艺演出活动;并利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社会团体开展“救助帮困・情暖华苑”、“夕阳红圆梦计划・千人北京行”等系列活动。华苑老年协会成立6年来,张长华先后组织2000多名老人到北京、南京、淮安等地区参观旅游。

“组织化”的协会领导,让从未出过家门的老人们组团走出农村田野,看到了外面“最精彩的世界”。

也正是依托老年协会这个平台,围绕“三养合一”的养老新模式,张长华从2014年底起,开始启动实施“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工程”,提出并推行“消费也能养老”的新观念,目的就是通过组建一批实力强大的企业爱心联盟团体,动员社会更多的企业家伸出善心爱心援助之手,开展系列的爱心助老帮扶活动。

“我们组织实施的‘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工程’,主要是结合市场运行的发展规律,通过百店联盟的企业免费发放‘养老券’等形式,既让加盟组织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客流、声誉和利润,又能让入住华苑公寓的老人们得到社会企业的爱心资助,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这也是华苑正在积极推进的新举措――让企业参与为老人服务,这在全国养老领域还是第一家组织实施的创新工程。”提起“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张长华满怀信心地向记者描绘未来的美好发展规划:通过开展以“华苑老年公寓”为基地,以“医养融合”为发展理念,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以“百店联盟为团队”的运作模式,有效破解农村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养老经费短缺的难题。

现如今,在张长华的号召发动下,江苏苏北的连云港地区已有68家企业签约加入了“百店爱心助老联盟”,每年都有像北京“一点公益基金会”等爱心组织和企业家主动到华苑老年公寓资助关爱老人生活。

谈起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张长华的心中颇有感触: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农村养老领域,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上的短缺。他已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千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农村养老建设,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为此,他惟有想方设法,通过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来参与农村养老建设事业,组织成立的“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就是被困难与形势“倒逼”出来的办法。

“通过实施推进‘百店爱心助老联盟工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社会力量与政府机构共同参与开展助老献爱心活动,让入住华苑老年公寓的所有老人最终都能实现基本免费养老。”张长华满怀期望地对记者说。

创办东海华苑居家养老中心――打造全国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江海县是全球闻名的“世界水晶之都”,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但对比江苏的苏中、苏南,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县120万人口中,有80万人还生活在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日显突出,“老有所养”已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探讨的课题。多年来率先投资养老领域、创新推行“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的东海华苑人,在张长华的带领下不断地探索着。

为让东海及周边地区的农村老人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养融合”服务,2014年,张长华与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导医控股集团签约,自筹60多万元资金在风景秀丽的县城秀水街,建立了面积240平方米的东海华苑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作为中国导医控股集团在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机构,东海华苑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中国导医控股集团先进的智能化软件技术系统,为需要服务的居家老人开辟日常照料、紧急救助及医疗、咨询、健康、配送等服务便捷的“绿色通道”,同时免费为老人们提供智能体检、CCTT生物断层分析、脉冲磁疗、软组织治疗等多项高科技医疗服务。

东海华苑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配备了10多名专业化技术人员,吸纳会员3000多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定期上门为入会老人开展医疗体检、组织文化娱乐和外出旅游等活动。同时,通过每人仅仅收取的30元会费,已为当地1万多名老人办理健康“一卡通”医疗保健服务卡,并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在华苑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只要持有健康“一卡通”的老年会员,一年内就可享受到12次免费综合体检服务。

谈起创建东海华苑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张长华告诉记者,作为“三养合一”养老新模式的拓展与延伸,他的更远目标是“打造江苏乃至全国最具智能化、体系化管理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力争未来几年能在当地及周边农村建立起10万人的“老人健康档案”。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张长华准备筹建覆盖全县乡村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最终在全县区域内村村都建有“华苑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从而形成“网络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登高望远,海阔天空。思想,是行动的灯塔,指引着事业发展的方向。张长华每天总是忙碌不停,奔走在驾校、超市、老年公寓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华苑养老事业一步步做大做强,做成当地最具知名的养老品牌。

当记者问起创业养老领域的艰难,张长华感慨满怀。他说,选择了养老事业,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如今,“负重”前行的张长华,带领他的团队正在规划和建设“华苑养老供给基地”。他告诉记者,华苑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既让入住华苑公寓的老人们老有所为,强健身体,又能吃到由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确保老人们食品供给的安全。这样,就形成了“住有养老公寓、玩有老年协会,医有服务机构,食有生产基地”的“华苑养老”产业链条,最终把“华苑”打造成苏北农村养老业的一个标杆企业。

历经6年多的风雨拼搏,张长华和华苑人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华苑公寓”自创办以来入住率达60%,先后获得“全国百家杰出养老服务机构”、 “第十届诚实守信爱心中国先进单位”、“全国为老服务大赛公益创新奖”、“江苏3・15诚信品牌”等20多项荣誉。张长华的爱心创业事迹也入选《圆梦中国・时代楷模》、《中华民族文化精英》、《星光灿烂》等多部大型文献类图书;2014年7月,他应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时代楷模第十届爱心中国暨中国企业品牌500强”颁奖大会:《新华日报》、《中华志愿者》、《中华风采》、江苏电视台、《连云港日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了他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破解r村养老难题的创业事迹。

采访中,张长华告诉记者,依托“三养合一”的养老新模式,去年,他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已将当地白塔埠镇党委政府投资兴建的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镇养老院给“盘活”了下来,发展成为东海华苑第二分院,新增260张养老服务床位,预计2017年4月正式运营。张长华说,他还通过“股东营销”的模式,按照“医养融合”的理念,一年来又投资200万元建立起“华苑护理医院”和“华苑养老供给生态园”,并投资100万元为老年公寓配置了绿色环保光伏发电设备。截至目前,张长华累计为华苑养老业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当地老人们能有个“幸福的家园”。

张长华清醒地知道:投资农村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投入大、回报小的行业,是一个不知道还要“亏损”多久的行业,虽然大家都说未来前景一定会美好,但是当前他必须面对“资金短缺”这一最大的现实困难。面对压力,他咬紧牙关,坚强地向前迈进。因为他坚信: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创业者的脚步永远在探索的路上!

上一篇:滴血测癌,靠不靠谱 下一篇:追捕“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