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26 01:16:50

谈生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在此,我谈谈感受。

一、使学生的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生本教学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学”要求教师放弃完全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培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舞台更宽广,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师生的负担减轻了。

因为要直面中考,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初中教师和学生既辛苦又心苦。老师上课汗流浃背,唇焦舌干;下课还有批改不完的作业,找错误,有了错误还要抽时间给学生订正。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教师累坏了身体,学生的辛苦更不必多说。而师生非常辛苦,但未必就能考好。“生本”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省略了批改作业,课上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的机械讲授变成智慧的点评,有效减轻了老师的身体负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当学习不再是一种外界的强迫,而变成学生自己内在渴求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主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乐学”的问题,减轻了强迫式学习的心理负担。由于精选题型,每道题都透彻处理,学生不需要做大量的课外作业,有效地减轻了作业负担。所以,是一种有利于减负的教学模式。

也许有些老师会说:这种教学模式确实不错,但学生十几年来一直被动听课,现在突然要他们自主学习,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如果教学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怎么办?这也是我校许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刚开始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所担心的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思考另一个问题: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效果好,还是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得更透?答案不言自明,这是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理论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老师一节课确实能讲很多内容,但不少学生其实似懂非懂,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还没理解就已讲完一大半。学生回答问题多数都是顺着老师的意思连蒙带猜。这种“高效率”,其实只是教师自己讲的效率高,而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未必高。因此,每次考试后,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生:这道题不是讲过吗,怎么还记不得?那道题不是与我们上回的某个例题类似吗,你们怎么还不会做?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每道题、每个知识点都是匆匆而过,学生走马观花,印象不深,何谈举一反三?这就是“学生做了几千道题,却对付不了二十几道高考题”的原因。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通过精选例题避免了大量的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其次,学科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课堂上的探究、感悟、深挖中掌握的,理解透、记得牢,学生已经具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建立在三维目标之上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美好理想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发展,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这种要求可以具体地在三维目标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无论评判哪种教学的优与劣,都可以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状况来评判。许多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过分强调了某一种或两种目标,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实现。这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往往是困扰实现教学的一个瓶颈。

这种课堂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心理过程,是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生本课堂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前一天的独立预习基础上的。学生为了有底气上台,课前必然要认真思考,充分准备。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投影,他们还会仔细、规范地写清楚学案上的解题过程,养成了规范解题的好习惯。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善于质疑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堂上趁热打铁,师生同时、及时地评价学习结果,比传统的“学生先做、教师后改,最后找时间为学生订正”(一般都在两天以上)反馈结果,在时间上和学习氛围上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生本课堂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跃的课堂中得到了较好实现,这也是它的一大亮点。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欲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适时加入一些艺术语言,就能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索带来的无穷乐趣、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综合实力、开发潜能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善学、思维活跃。学生不断相互质疑、提出异议,甚至批评,批判意识逐渐形成。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自主课堂训练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久而久之在语言表达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他们的批判精神、发散思维、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性格素养、综合素质都会有不同的升华。比起沉闷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完整的人。这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四、在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和阻力:放手给学生,激扬其生命意识,讨论探究,学生兴趣盎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有时候会显得很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个别学生可能在生本课堂上表现变得越来越差。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谈论,深入思考,但是那些思考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明显较低,有的甚至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并且乐在其中。久而久之,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差。

前置性的作业尤其是文科,大多需要查资料,可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查资料的条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有的有电脑却没有上网,有的学生住校……只有少数学生可以查到翔实的资料,如何要求学生?

基础性的知识,比如理科中的定理、文科中的字词、古诗文的背诵默写等,怎样用生本教学的方式,牢固地掌握?

某些学生家长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生本”,怎么办?

问题很多,但我坚信,方法永远比问题多。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生本教学理念,将生本教学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我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从而让课堂更具魅力。

上一篇: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理念创新 下一篇:论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