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时间:2022-08-26 11:28:12

通过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的改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幼儿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体育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和成就感等,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鉴于此我们应积极的通过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体育 幼儿心理 发展

幼儿体育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等。幼儿身体比较脆弱,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并且我们知道幼儿的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进行体育活动更顺应幼儿的发展。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2个城市24000名4~16岁儿童进行调查显示,现今中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通过幼儿体育活动能不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1.幼儿园体育活动量不足,教师对幼儿体育重视程度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体育活动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实际教学中却不容乐观。观察某幼儿园冬季时一天的活动,早上入园后上午幼儿教师教幼儿读英语,然后幼儿基本上就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活动,中午吃午餐、午睡,下午教幼儿写字,然后就是晚餐,幼儿在园中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体育活动,幼儿教师一般不允许幼儿乱走,只许在座位上活动。在这样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幼儿每天的体育活动不可能达到《刚要》中的要求。

2.幼儿教师不明确体育活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由于幼儿教师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和幼儿园环境条件的现实问题等原因,大多幼儿教师不重视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缺乏理论基础知识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或县级城市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些幼儿园中大多缺少幼儿体育活动的设施,如玩具不足、幼儿活动空间不足等。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幼儿教师通过体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二、幼儿体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体和心理具有密切的关系,不会爬的婴儿不可能知晓小床外面的世界,所以说幼儿心理的发展是与幼儿身体的发展为基础的,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体育活动一般需要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布置任务的初期,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目的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在完成任务之后又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这些都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合作等良好品德。体育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细胞新陈代谢,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正确的体育教育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多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并且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促进幼儿感知、记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通过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方法初探

1.利用体育活动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一种主观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3-6岁的幼儿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意识不成熟。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环节,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利用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体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必定有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我们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率直的良好环境。幼儿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获得体能的锻炼,还能够学会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良好品德。这样,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就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了。

3.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自制力。体育活动中都有一定的规则,提醒幼儿要遵守这些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要有一定的自制力,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可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行为规范的认识,进而促进幼儿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并可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上一篇:浅析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下一篇: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