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9:56:40

关于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要:人才是先进生产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德化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立足县情,从本土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人才观念更新、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推进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分析存在问题,探求人才工作切入点,加强德化县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德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本现状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投入逐年增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为德化跨越发展和现代化绿色瓷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10年底,全县人才总量达30463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6%。其中,党政人才1273人,专业技术人才1208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800人,高技能人才4515人,农村实用人才3480人,社会工作人才307人。

二、存在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县人才发展总体水平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总量不足。德化县人才总量偏少,到2010年底,全县各类人才约占社会总人口的5.3%,远远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结构不优。德化现有高、中、初级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22.5%、74.1%。绝大多数专业人才集中在城区,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人才严重短缺。引进不畅。受地理位置限制,即使制定出引进人才的优惠措施,但要吸纳紧缺的优秀人才也是比较困难。机制不活。虽然出台《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若干规定》,但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氛围不浓。企业人才意识不够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人才短缺与积压现象并存,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

三、对策建议

根据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立足县情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德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强化培训,提高本土人才素质。一是大力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训教育体系。二是依托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战略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团队和优秀企业家后备人才。三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五是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视频培训。

2.突出重点,引进各类急需人才。根据德化县确立的陶瓷、矿产、电力、化工、旅游、房地产等发展产业的需要,制定人才引进目录,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一是建立多元引才主体。政府应从对人才的直接开发管理中让位出来,积极为各类急需人才到我县创业和发展创造环境。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为用人主体和引才主体,使用人主体逐渐成为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利益主体。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控,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发展而产生强烈的引才、用人需求,充分发挥招才、用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引进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创新引才方式。引导和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人才,更注重柔性化的方式引才引智,树立“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所得”的观念。鼓励企业走出去,到经济发达地区、到人才聚集区,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引人才,从而开辟引才纳智的新道路。

3.更新观念,切实提升人才位置。一是健全组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牵头相关职能单位制定各项人才政策的配套实施办法。各用人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增强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建设好工作平台、安排好岗位职务、落实好配套政策,并明确专人做好服务及拴心留人工作,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企事业单位要发挥在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各人民团体和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牵线搭桥。县委、县政府每三年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引进、培养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选拔表彰一批县优秀人才。二是加大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实行专户管理,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表彰等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各乡镇和县有关单位要将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三是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智力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努力做到在谋划发展战略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制定发展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在研究发展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在部署发展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全面落实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政策,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加快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开创我县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4.创新机制,千方百计激励人才。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发展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作用,构建县、乡镇、企业(行业)三级人才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二是创新人才机制。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改革陶瓷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人才方式,完善教育、科研与产业领域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培养人才,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岗位聘用、研发外包、项目合作、课题招标、委托培训、顾问咨询、科研攻关、成果转让等形式柔性引才。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坚持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机结合。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统筹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予以重奖。人才服务机制。拓展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功能,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人才会所,举办人才论坛,密切校地、校企联系,鼓励产业人才到高校兼职讲学、交流研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上一篇:增长极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迁 下一篇:审计跟进经济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