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时间:2022-08-26 09:22:49

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摘 要:翻译基础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其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对于翻译实践,包括诗歌、小说及翻译文学史研究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教学视角下辩证分析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视角;指导标准;翻译实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互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有些学生在此过程中就是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要想解决这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从全局出发来解释译文,然后要求学生在今后的翻译过程中先对译文仔细通读,之后再给出与原文初衷相一致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以实现翻译在教学实践中的高质量应用以及学生整体翻译水平的提高。

一、翻译理论概述

理论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与实践检验相联系的应用性理论,这类理论具有行动性、实践的直接性和具体性;另一类则是与形式结构相联系的纯理论,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这类理论具有思辨性,实践的间接性、抽象性和潜在性等特点。理论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前者是对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后者对实践具有间接指导意义,对世界具有认知意义。对应翻译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翻译理论的范畴就是翻译学的研究范畴,涉及到翻译学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翻译学是开放性、综合性学科。因此,广义翻译理论的范畴是不断扩大的,狭义翻译理论涉及到翻译学的内部系统。依据翻译理论的功能,翻译理论有非应用性和应用性之分,即非应用性纯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依据翻译理论的适用范围,可以分实用文体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理论。依据翻译理论研究的依托工具,可以分翻译哲学思维理论、翻译语言学理论与翻译文化理论等。翻译学研究流派划分也是取决于翻译研究中的理论主张。现在国内翻译研究多是此类,又以语用翻译为主。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它跨社会、跨文化、跨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但是语言转换,还反映了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翻译实践和理论指导息息相关,应用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纽带,因为翻译实践活动是由应用理论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的。有学者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项,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界定翻译对等的本质和条件”。因此,应用翻译理论充当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因为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是由应用理论是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的。为了适应译文读者的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应用理论部分的问题就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寻求相等关系,并转变原文中的句法结构。翻译理论也可反过来用于翻译实践工作,因为翻译理论是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的可行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翻译实践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理论直接与翻译实践相联系。

三、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翻译不是将原文简单地复制。译文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乃至整个文化形成互文。成功的译文既要避免这种互文对原作可能造成的误解,又要利用这种互文扩大原作的意义空间。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但应自如运用两种语言,还必须熟识两种语言的文化。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理论,最大限度地避免源语文化缺损。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等值观理论对译者束缚严重。功能翻译理论因强调语境的制约因素,所以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译文的功能等方面,兼顾了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以及译文的作用,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不仅仅束缚于原文。

因此,翻译要以准确传递信息为最主要目的,以实现其描写、说明等功能为目标。再如文学作品,其主要功能是人际意义的表达,并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表现为其对语气、情态等系统的操纵。翻译时要充分考虑文学文体的特点,注意将这种人际意义恰当地表达出来。另外,功能翻译理论也为翻译评估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传统翻译评估和翻译批评通常以原文与译文在含以上等值为翻译至上的标准,评判译文优劣要看它与原文在形式、句式、用词、语气等各方面是否一致。这种模式必定是客观的,但这种模式也是死板的,因为它的参照物只是原文,但是原文是个静止的因素,不会因外因的影响而改变。如果用这个唯一的、静止的标准衡量译文,译文只有“等值”与“不等值”之分,或简单地被认为“对”与“错”。相反,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模式里,它使用的评判尺度不仅仅是原文,还有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译文的实际功能,而译者的目的是可以根据语境经常发生变化的。比如有些译文是针对与原文不同的特殊的读者群而翻译的,读者的性质变了,翻译的方法和评判标准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译者由于翻译的目的和译文实际功能的不同,翻译的作品在形式、用词、修辞、语气等各方面也不同。这样同一篇原文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四、结束语

以上对西方翻译理论的阐述,若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文化素质有很大的益处。只有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的个性差异问题,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才能在继承、扬弃、融合、发展中弘扬民族文化。抓住这个原则,对于指导全球化时代下我国翻译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学的目标与结构:霍姆斯的译学构想介评[J].中国翻译,2002,(02).

[2]郭建中.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析2205双相不锈钢热带退火酸洗工艺 下一篇:开启尘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