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尘封的心灵

时间:2022-04-24 04:57:07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虽小却举足轻重。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育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关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对班主任而言,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我班的苏蓓(化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认真的孩子,只不过有些木讷罢了。所以我平日里把更多的关注给了那些学困生、德困生和单亲生,很少去关注这个永远不让我“担心”的学生。

在学校,因为苏蓓不爱说话,同学们也不愿意接近她。开学初,学校练型集体舞,和苏蓓搭档的男同学对我抱怨道:“苏蓓像根木头,拉也拉不动。”全班同学一阵哄笑,苏蓓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只是简单地给苏蓓换了另一位舞艺“高超”的男生与她搭档,但那位男生满脸的不高兴,以致自己也变成了“木头”式的舞姿。虽然我也感觉到了苏蓓的尴尬,但急于排练,没有再过多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在课堂上,苏蓓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便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也只见她上下嘴皮在蠕动,根本听不见说什么。每次我都鼓励她:“声音大一点!”但这种鼓励对她丝毫不起作用,有时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再去教育和引导她。渐渐地我对她失去了耐心,随之批评多了,关心少了。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不久,便接到了苏蓓母亲的电话。她在电话中哭道:“马老师,你快来看看,苏蓓真是气死我了……”

我急忙问道:“苏蓓妈妈,出什么事了?”在电话那头,她母亲抽泣着,“马老师,让她自己给你说吧!苏蓓,接电话!好好地给老师说说,你今天做了什么?”

苏蓓拿着听筒,一直沉默不语。我只听到了轻轻的哽咽声……

我默默地挂掉了电话,心想:苏蓓的母亲从没有主动给我打过电话,今天肯定发生什么事了。

我有些坐立不安,让朋友开车送我去十公里之外的苏蓓家。来到她家后,她的母亲哭道:“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呀……”原来,苏蓓在写数学试卷时,几道题不会做。母亲让她去请教别人,她没有照做。为了“激”苏蓓,母亲死拉硬拽地将她置于众目之下,让“不听话”的她去丢丢人。结果苏蓓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报复母亲。她一口气喝下了六包感冒药,接着又打开一包,准备全部喝下去,母亲发现后被彻底激怒了,狠狠地打了她。

听完这些后,我被震惊了,这是我印象中的苏蓓吗?瘦弱、胆小的她怎么会如此的叛逆?带着惊讶与疑问,我和她母亲交谈了很久。了解到苏蓓的性格与他们家庭的不和睦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文化水平低,说话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夫妻感情长期不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架、吵闹,有时甚至把他们之间的怨气出在了孩子的身上。苏蓓曾经劝母亲放弃对父亲的期待。

我这才了解到苏蓓的内心是恐惧、孤独、自卑的。作为班主任的我,此时心痛极了,陷入深深的自责:平日里我深入过她的内心吗?给过她足够的了解与关心吗?在同学们远离她的日子里,我却忽略了她,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她,更没及时地给予她关爱,还加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天晚上,我辗转难眠。第二天课后,我就找来了苏蓓,对她说:“苏蓓,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你是非常认真的,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但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做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它,对吗?”

苏蓓低头不语,眼泪流了出来。

想到自己平时过于严厉的形象,我把她拉到了怀里,轻轻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今后能把不开心的事情慢慢忘记,遇到什么困难找老师,我和同学们都很愿意帮助你,好吗?”

苏蓓点头说道:“好。”同时我让苏蓓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这个星期内在班上主动去结交朋友,体验与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激励的乐趣。

之后,我给她换了座位,让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习上去帮助她、带动她,尽快地把成绩赶上来。私下里,我又让几位学生在课间主动地喊苏蓓去玩,鼓励她参加各种活动。让她在集体中感受与伙伴相处的快乐,潜移默化地让她变得自信、开朗,从而冲破她内心的孤独与自卑。

在课堂上,我不再给她任何压力,还加强了对她的关注,每发现一个细微的进步,我都会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苏蓓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第一次大声地回答问题,我抓住时机大大地表扬了她,并在她的额头上贴了一颗五角星以示鼓励……慢慢地,苏蓓的胆子变大了,对班上的一些事情也比以前主动、热情了。

苏蓓的转变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学会给他们关心、尊重,不断地去发现、欣赏、鼓励,他们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育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将会坚持不懈地努力,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真诚地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地完善工作细节,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

上一篇: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下一篇:对中职院校化学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