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习作如何做到言之有物

时间:2022-08-26 08:48:33

中学生习作如何做到言之有物

摘要:言之有物是指文章不仅显得内容厚实、中心突出,而且还能使内容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

关键词:分析透彻 事例充足 点面结合 引用丰富

首先谈记叙性文章的言之有物。

一、串珠为链

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如作文《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开头一段:“生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些小故事……”之后,依次介绍了四个故事:一个老人选择“宽容”,原谅了撞倒他的青年;一个大学生选择“奉献”,来到贫困山村当一辈子教师;一个保姆,选择“诚信”,在困境中一贯保管好主人的名画;一个小女孩选择“善良”,临死前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文章在此基础上,最后加以总结生发:“让我们每个人好好培育心中那棵树,用一颗宽容的心,用一颗奉献的心,用一颗诚信的心,用一颗善良的

心来浇开这棵树的花朵……”

二、化整为零

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往往从整体的层面上切入进去,从不同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来给构造内存。如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就是从“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来表现选择文学给“我”带来的收获,充分表达了“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这一主题。

三、点面结合

在重点介绍一两点内容之后,再横向展开,既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也使得文章详略得当。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重点写我们应该为自己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此外,作者还用下面的一段文字对文章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拓展。

心灵的选择是什么?成功者的选择是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败者的选择是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快乐者的选择是欢快淋漓,任意东西;郁闷者选择是郁郁寡欢,内心痛苦;恐惧者选择是丧心病狂,制造恐怖气氛,唯恐天下不乱;济世者选择是和平共处,积极发展经济,营造一份“大唐盛世”的新气象。

在议论性文章里,材料丰富主要表现为论据的丰富上。具体而言常常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事例充足。有些议论文为了使论据充足,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如高考满分作文《寻找心灵的故乡》就是这样做的:

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于东风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着之后最终有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之后终于实现了为大地带来一丝生机的美好愿望;白云选择了蓝天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寻找和选择事业。

这段文字用丰厚的积累,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选择事业”的强烈愿望。气韵流畅,文采飞扬,文思的敏捷,超出常人。

第二,引用丰富。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所谓恰当,最主要的是引用的名言的基本思想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相通的,引用之后,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作文《心灵的选择》就是一篇靠恰当引用而增色的作文。作者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引用三句名言。罗曼罗兰说:“心灵的选择通向两条路,一条是光明大道,另一条则是黑暗的沼泽!”泰戈尔说:“因为灵魂在高处,所以我们应该做出崇高的选择。”托尔斯泰说:“选择一条正确的心灵历程,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便会看到光明和希望,也会看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有了这三句名言的支撑,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显得立意高远;框架合理。论证有力。

第三,分析透彻。在说理性文章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它往往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超,不落俗套。

作文《坚守心灵》一文,在写了徐志摩、纳兰容若两个雅致的故事后,推演出自己思考的精髓:

在一切的批评家中,时间是最冷静、最公正、最可依赖的。时间在流动,人们终于等到了答案从水底浮到了水面……不朽啊,志摩。不朽啊,纳兰。他们对得起心灵的选择,在风里浪里坚守住了选择,坚守住了心灵。他们的生命在痛苦中发光,在挣扎中绽放……

选我之所爱,爱我之所选。当选择做出时,早已和心灵和生命订下了契约的你我,就该一千次地告诉自己――坚守心灵。纵然一千次被打倒,也应有勇气一千零一次站立,去倾听那来自蓝天云海的召唤,去继续我们赴约的征程……

坚守过后,会是多么刻骨铭心的靓丽。

隽永而不失凝重的文字,箴语式的点题,反弹琵琶式的论述中体现的是对社会人生之深刻洞悉和辩证告白,终于将这篇精美的作文点化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上一篇: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写作水平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