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留守儿童更快乐

时间:2022-08-26 07:28:54

信息技术让留守儿童更快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双留)或一方外出(单留)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在农村或城镇租房居住,本文所讲的主要是指农村双留儿童。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教育欠佳

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居住,由于老年人格外溺爱孙辈,加之与孙辈在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悬殊,缺乏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要么哩嗦叮嘱,要么一味表扬或批评,孩子嫌烦,有的顶撞、有的不置可否、有的唯唯诺诺,总之,教育效果不明显。

2.性格缺陷

(1)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很多留守儿童不喜欢说话,不善于与人交流,胆小、怕生、怕羞、封闭。

(2)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经济上不是很宽裕,看到别人好吃的、好看的、好穿的就羡慕,甚至悄悄地占为己有。

(3)逆反、倔强。现在的很多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叛逆、倔强、不服输,稍不如意就和长辈顶撞,你批评他一句,他要回敬你几句,总以为自己想的做的就是对的,觉得和长辈有深深的代沟。

(4)孤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再亲的长辈也不能代替父母。孩子内心就觉得特别孤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特别是节假日就更希望父母陪在身边。

3.观念偏差

有些家长在外挣了不少钱,由于没时间陪孩子感到愧疚,就用金钱来弥补,孩子用钱大方,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理直气壮,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看到父母没多少文化依然能挣大钱,活得潇洒,容易让孩子觉得“读书无用”,产生厌学心理。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电话和手机在农村早已普及,不少家庭还买了电脑,通了网络。国家花重金给农村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网络交流的硬件设施,为我们建立留守儿童爱的家园提供了可行的物质保证。农村学校也有条件,能多渠道、多形式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架起连心桥,拉近距离,融洽感情。

1.电话、手机。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了与外界交流的工具――电话、手机,但由于缺乏父母与孩子定期联络的交流机制,使农村家庭的通信工具没有很好地发挥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爱的平台作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爱心家园专线”电话,保证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联络。学校和家庭设立“爱心家园热线电话卡”,将孩子与父母定时电话联系的时间、内容、地点、联系后的感想设置在卡片上,装入“留守儿童爱心家园档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电话号码,对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形成孩子与父母、教师与家长定期交流机制,让家长随时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温暖。

2.短信平台。短信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种时尚,移动通信工具在农村也逐步得到普及。这种联络方式可以克服留守儿童与父母电话联络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之不足,短信文字可存储、转发、摘抄、传阅,同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温馨。学校和家庭可以设立“爱心家园短信记录卡”,学校开通短信平台,让没有移动通信设备的那部分留守儿童在这个平台上与父母交流;家长给孩子发短信时也可以发到学校短信平台上,让老师知晓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状况,配合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建立孩子与父母定期短信联络的交流机制,将记录卡存入“留守儿童爱心家园档案”。学校还可以开展“留守儿童短信展示活动”,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感人典型个案展示出来,引起全体学生心灵共鸣。

3.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方便、快捷、大容量等特点,但它必须在互联网络条件下才能实现。虽然目前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还不具备这一条件,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亲情聊天室,爱心家园电子信箱,也可为留守儿童申请个人免费邮箱,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孩子与父母互发邮件,并为每个学生建立“爱心家园电子档案”,将孩子与父母互发的电子邮件存入到电子档案中,形成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时通过电子邮件联络的机制,强化孩子与父母情感沟通。

4.QQ聊天。QQ聊天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直观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交流,并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只要学校利用网络教室这一平台,外出父母都能通过手机、网吧、电脑等途径来与孩子聊天。有时要受时间、设备条件限制,学校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预约与安排。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聊天室,让孩子及其父母都在这个“家”里来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家”里面公告,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家长不但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与其他家长相互交流经验,当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通过QQ互聊,见其人,闻其声地交流,让孩子感受父母爱的快乐与幸福。

5.心理咨询。利用学校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在学校网站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信箱”为学生解答疑难。学校根据信箱里获得的信息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都携起手来,为他们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架起爱的桥梁,让他们幸福地成长,让他们的家长能安安心心地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校 重庆】

上一篇:走投无路也是路 下一篇:构建开放可编程智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