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西陵区企业型社区建设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26 07:25:27

宜昌市西陵区企业型社区建设分析研究

[摘 要]在我国,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稳定社会民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管理层级的最底层。本文以宜昌市西陵区企业型社区为例,分析当前企业型社区的特点和目前企业型社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企业型社区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型社区;公共管理;基层组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19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1 当前西陵区企业型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层受到社会环境、历史问题、规划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管理存在多种形势。如以乡镇、街道为基层政府管理单位,同时指导村、社区的民间自治组织。由于资金、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型社区长期存在自治过程中企业和街道的双重指导。而企业型社区发展关乎企业能否在地方高效运营、长效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长治久安,也是关乎经济、社会和民生的重要内容。

1.1 当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和服务意识淡薄

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整合,统一管理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可靠的服务体系。首先,各社区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其次,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比较欠缺。最后,社区服务中员工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大多数员工均由企业安排,少数员工从未从事过社会管理工作且年龄较大,比较缺乏社区建设和服务的知识,思想上也只是把自己当成“单位人”,是管理者,而不是社区的建设者和服务者。

1.2 企业普遍缺乏社区共建意识

现在的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的阶段,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意识淡薄。一方面在广大居民中,除了部分对社区依赖性较强的弱势群体外,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建设的好坏与自己没有关系,尤其是一些有工作单位的居民,对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附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另一方面,由于现存的企业型社区所属单位大多是央企、国企或者私企,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辖区单位对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只是应付,不能自觉融入社区共建之中。

1.3 资金不足与浪费

一方面,社区办公经费少,上级部门的工作大部分都会涉及社区,但争取到的办公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了沉重负担,多数社区都是负债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随着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转为网格员,这部分人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多、压力大,但待遇偏低,企业派遣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聘用专干由相关企业或者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效益好的单位在资金投入上的力度较大,但大多重视单位小区内硬件条件的改善,实际上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1.4 社区工作任务已逐渐超出了承受能力

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工作单位,从事大量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民主自治缺乏理解,把本应属于自己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向社区布置任务,社区实际成了职能部门的“腿脚”,无力思考与开展更多的社区自治和服务工作。

2 完善企业型社区建设的建议

2.1 打破管理体制障碍,促进工作全面融合

以网格化管理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基础信息,完善社区职责,逐步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形成工作全面融合,分类处理问题的新格局。一是推进社区工作职责的融合。改变过去企业型社区存在的综治、城管、食药、民政、党群团工作等管理体制分割或缺失的状况,依托网格化管理进社区,以网格为载体,把城管、卫计、食药、安全、民政等事关民生的工作职责,实行“一口承接,归口办理”,由网格员全面承接,企业型社区根据当前地方与企业的职能分类进行处理,强化居民的归属感,增加企业、地方政府双重管理的融合度,也为稳步推进企业型社区移交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二是推进信息资源的融合。改变过去交叉地段多、责任划分不明、企业社区相关信息不对接的状况,依托网格化管理进社区,探索社区网格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和研判的日常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型社区主管单位的沟通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待处理事项的性质、类型,交由不同部门进行处理,实现工作协同推进,做到社情信息全摸清、日常工作更融合。三是推进工作力量的融合。通过网格化的推进,转变过去在城管、食药、综治等工作中“区属的范围由区属部门来处理、企业范围由企业来解决”的各自为政思想观念,整合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企业相关执法部门的力量,结合区城管、食工作机制的改革,构建区域性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和协商工作机制,实现辖区内省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网格等各方力量的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2 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推动服务全域化

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应结合辖区实际,根据不同类型的居民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服务全域化。一是探索服务辖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惠及民生的新举措。以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以社区网格管理员和社区志愿者为信息收集主体,建立一次采集、统一审核、多方共享的社区综合信息动态收集系统,摸清各类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诉求,为针对性的服务提供基础,实现“全天候、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使各项服务更加快捷、精细,更有针对性。二是探索服务辖区企业、推进发展的新举措。加强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实施分类管理,以社区为平台,搭建“社区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推介、信息、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推进社会各界、社会组织与社区、街道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指导各行业自律和自主创新,完善辖区在地方经济统计、协税护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日常工作机制,着力保持辖区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2.3 变单向管理为互动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从管理到治理,是社会建设理念的转变。着力探索网格员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自治能力、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共同参与,是结合基层实际,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探索社区事务分类管理模式,如居民个人事务属于“私事”,由居民自己解决或寻求市场途径解决,必要时社区提供协助,通过居民互助会、社区听证会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变单向社区管理为双向社会治理。三是整合资源拓展治理主体,完善区域性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共建协调机制等,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的多元化。

2.4 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一是按照社区内居民人数及党员人数确定资金投入标准,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单独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增长。二是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积极向财政争取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捐助、相关部门帮扶,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一点,上级民政专项资金争取一点,街道办事处、社区自筹一点,挂靠社区单位帮扶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5 其他方面

企业型社区是企业的一部分,应引导宣传企业注重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建设与融合。一方面,社区形象作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应该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让人们进入社区后,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不仅要搞好环境,还要以文化为依托,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企业以建设社区文化为载体,支持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文体资源的全域共享,使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辅相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侯渝生,陈健.搞好企业型社区建设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W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2]杨忠华.浅谈企业型社区建设和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

[3]张金鹏,郑庆杰.企业型社区转型的组织嵌入与路径依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柯雄,罗力,宋骏,等.企业型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卫生资源,2015(1).

上一篇:当前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