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社会团体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09 03:16:27

宜昌市社会团体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任务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职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团体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这次改革带来的调整对加快社会团体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机遇,抓住了这次机遇,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宜昌要尽快缩短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争当中部地区的排头兵,就要加快调整速度,提高调整质量。

一、社会团体的含义及作用

1、社会团体的含义。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主要是指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基金会、促进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等社会团体。是依据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组织。也不包括下列三类机构组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在国际上,由于各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同,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等等。这些叫法在内涵上区别不大。与政府、企业相区别,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

2、社会团体的作用。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解贸易纠纷等方面,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社会组织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社区共治,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广大社会组织广泛联系各个社会阶层,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直接将党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群众,把群众的呼声反映给政府部门,已经成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广泛分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行业自律、行业调解,活跃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增强社会自治功能,通过组织化的载体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加快各方面建设的步伐。第三个方面,社会组织在政府指导、依法活动的基础上,会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增强行为自律,将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

二、宜昌社会团体的现状

1、宜昌社团总数及社团类型。宜昌市级社团组织共283个,其中行业协会(商会)107个;学术性社团84个;专业性社团47个;联合性社团45个。

2、社团管理现状:市级社团组织,由市民政局部门负责登记管理;业务由各主管单位负责指导。业务主管单位是市直各正县级行政管理机关和市政府授权的群团组织。通常称之为“两条线管理”。业务主管单位的多少,在理论设计上没有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能担当。但因学术和影响力的需要,一些社团的发展需要学术支撑,逐步选择能进行学术转化、学术鉴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其指导业务,社团组织出现了板块现象,我们称之为“枢纽性社团”。枢纽性社团主要是党群中群团组织。如科协,工商联,文联、社科联,体育总会、共青团、总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指导方式以团体会员的联谊形式居多。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已与政府部门完全脱钩。

3、社团组织建设现状。组织建设比较健全的主要是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社团,其它社团发展主要靠会长的工作力度和社会资源。主要问题有: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少、部分社团应该有的职能,政府部门还没有转移。

三、社团面临的机遇

《方案》要求,2014年,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1、政府部分职能向社团转移。《方案》要求,“2014年,取消国务院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由于我市有些社团目前还处于“有其名,无其实”的状态,如果政府职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转移出来,我们的市场竞争步伐,又要比别的城市慢半拍。

2、政府购买服务逐步推行。《方案》要求,“2014年,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群众健身、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购买服务是社团获得收入的来源之一,社团需要提早了解购买服务的全套程序和引进专业人才。

3、“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方案》要求,“2015年,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出台实行一业多会的具体办法”。“一业多会”充许一个行业成立多个协会,主要目的应该是防止市场失灵和行业垄断,减少政府干预。我市在行业协会方面,还没有多个协会存在的局面,需要加快步伐,积极应对。

4、“政社分开”考验社团服务能力。《方案》要求,“2017年,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行业协会商会完全不受政府部门制约,可能存在引导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信息收集转化难等方面。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微观方面会做的好些,中观和宏观视角可能把握的力度有些欠缺。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重点问题。

四、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社团新变化。《方案》对社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积极的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政府管理市场的压力将得到减轻 。负面的影响就是如果我们应对措施不当或不及时,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会受到影响。在速度方面:《方案》规定了社团改革的基本框架,只是具体措施还没有出台,如果我们等具体措施出台后,再研究如何应对,等到我市的政策出台,又要花上一些时日,别的地方可能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时间上会丧失了机遇;在质量方面:如果我们准备充分了,新的实施措施一出台,就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调整本市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及时抢占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如果等到去借鉴别的地方经验来应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要高度重视社团改革的新变化,积极应对,加强对社团建设的指导,而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减少市场失灵的现象,以免政府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中投入过多的财政收入。

2、培育社团的竞争实力。社团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方案》要求社团在2015年内承担政府转移的职能,并且实行“一业多会”,与行政机关脱钩,2017年形成政社分开。目前,我市的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社团依赖政府部门的程度比较高,特别是专职工作人员少,竞争能力普遍不强。主要表现在指导市场、研究市场能力过低,这也是过去对社团不重视的原因。要增强社团的竞争实力,一是要尽快做转移政府职能试点工作。选择对经过评估三A以上的社团进行试点,主要进行购买服务、转移政府职能的试点。这对我们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有着至重要的作用。二是扶持重点行业协会。我市有的主要行业虽然有协会,但有其名,无其实;有的甚至没有协会。在政社分开后,政府是不能直接插手市场的,或者是政府部门不被市场认同,必须由行业协会出面。对我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协会要尽快组建。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经过调查,我市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比较小,有的职能该转移的也没有转移。如果我们没有超前意识,仍然实行政府替代政策,我们的行业协会成长将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甚至有可能被别的城市替代。因此,要尽快加大财政投入,转移政府职能,抢占市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3、加强枢纽性社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同性质或同类别社会组织(简称“纽扣型社会组织”)的联合性组织。《方案》要求,社团管理由过去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改革为“直接登记”管理。直接登记管理一是明确了管理责任的主体,二是简化了办事程序,三是强化了社团自治的力度。但管理机关要管理这么多行业、这么多学科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要做到科学、规范管理,就会是一个“小政府”,权力过度集中就会产生“独揽一切”。社团是一个社会组织,在业务范围对本会会员进行引导、规范、维权会受到会员的支持,具有吸引力。如果什么社会功能都要具备,就是一级“政府组织”,就会加大会员的财力负担,社团的凝聚力、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克服以上两种负面现象的发生,应该设立“枢纽性”社会组织,对其社会功能进行整合。整合的内容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经济、文化、社会信息沟通,综合应用对策研究,管理创新经验推介,大型联谊活动。在现阶段的“枢纽性”社会组织主要是党政中的群团组织,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工商联、体育总会等。这些组织有的有其它的社会职能,有的只有服务社团的职能,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链接经验。怎样发挥群团组织在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4、加快社团的人才培育。人才是每一个单位、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特别是一流人才是创新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胜负就在于人才。社团改革是全国性的,是一次公平的机遇,如果我们没有抓好这次机遇,我们今后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赶上,如果我们抓好了,就能掌握市场上的主动权。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出新型的市场经济人才,为把宜昌建设成现代化城市特大城市打下良好的市场竞争基石。要培养新型的市场人才就要采取以下措施。(1)要强化培训现有的社团骨干。社团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的影响力在于专职工作人员,只有高素质的专职人员,才能创办出一流的社团。市场瞬息万变,只有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培训工作人员,才能把握市场,引导市场。(2)要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当前我市社团专职管理人员少是个普遍现象,需要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人员老化,时间上、体力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也需要补充,以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发生。(3)要加快人才对接步伐。《方案》要求社团与行政机关脱钩,现在部分社团主要依靠行政机关运行,一是资金来源,二是管理人才。如果核心管理人员退出社团管理层,社团就很难正常运行。在过度期,替代管理人员要尽快到位,确保在脱钩后社团能正常运转。(4)要夯实社团基础建设。我市社团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办公场所主要靠挂靠单位提供,政社分开后,办公场所是租用,还是划拨需要及早谋划。(5)要出台政府服务购买政策。当前我市社团以兼职人员居多,劳动报酬以补贴为主,专职人员工资收入也不高,高素质工作人员比较少。社团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就要有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就要有高收入。因此,政府应当出台购买服务政策,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社团管理层,为其提供用武之地。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失业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CAE仿真并行方法的探索